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伊星之元始 > 大功告成

大功告成

大功告成 (第1/2页)

山路有些崎岖,秦宇峰骑在一匹马上,满脸的郁闷。
  
  本来他和曲桓山的穿梭机都没了,正绝望着。
  
  可天可怜见,杜五居然出现了。
  
  一下子,柳暗花明。
  
  杜五也是有一架穿梭机的。
  
  于是三个人商量先乘坐杜五的穿梭机到常安附近,再想办法混进常安城。可谁能想到,正商量得欢呢,却被一支十几个人的小队伍撞了过来。
  
  昆阳如今是所有人的焦点,各路豪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分属各家的斥候、哨探都在昆阳附近转悠。
  
  这支撞过来的队伍便是弘农郡的斥候。
  
  领头的居然还是个熟人。
  
  公宾公校尉。
  
  公宾一见他们,立刻让手下给他们安排了三匹马。所幸是斥候,一人双马的配置,倒是倒腾得过来。
  
  能救了曲桓山和秦宇峰这三人,能帮了他们的忙,公宾很开心。
  
  虽说腿受了伤,能有马骑,已经烧高香了。可明明本来坐上穿梭机,很快很舒服就能到常安的,眼下却还要受马背上颠簸的苦。秦宇峰一点都不想感谢公宾。
  
  “唉,我说咋那么巧,竟是你们两位。”公宾也骑在马上,看着秦宇峰还在淌血的腿,竟有些想不通:“看两位这般模样,莫不是功败垂成了吧?只是两位逃亡了这么远,还没把这劳什子的太监衣服给换了?他们追得这么紧吗?我这一路过来,没见他们什么人啊?”
  
  “这不是跑进山里才把他们甩脱吗?”曲桓山脑子转得飞快:“可到了山里,便找不到换衣服的地方了,也不能光着吧?”
  
  “唔,唔。”公宾忙不迭点着头,此刻他对曲桓山可是崇拜得五体投地:“曲先生果然不凡,所言一语中的。我是怎么也想不到王邑、王寻号称百万大军,竟会败了。”
  
  曲桓山笑笑,也不太好解释,但是还是有些疑惑,自己不是劝过公宾,去投刘秀的吗?
  
  “你怎么会在弘农?”曲桓山终于忍不住问道。
  
  这一问,公宾着实有些尴尬,总不好说自己不信曲桓山说的话,只得勉强找着借口:“这个……只因我……嗯……来昆阳的路上……嗯……想着先去见个朋友……嗯,是了,在弘农便遇上了郡长王宪王大人。王大人与我在京城见过,也算旧识,知晓我的为人,便力邀我在他麾下效力。我碍于情面,实在推却不过,便就应下了。”
  
  见公宾说的吞吞吐吐,曲桓山大致也有些明白,只得在心里暗叹一声,也是个无福的人,自己好心送的富贵,就平白没了。
  
  “这位兄台第一次见,却不知尊姓大名?”见曲桓山沉默不语,该是没信自己的话,公宾也是觉得脸上有些发烫,赶忙转移话题,对着杜五拱了拱手。
  
  “在下商县人杜吴。”杜五忙也回礼,就按着在刘秀那里报的身份回答。他刚到这里,便是出现在商县。这年头,若是名字是数字的,都是下等庶民,家里不会起名字,才都按着排行来称呼。而当时的人又极重视门第,但凡出身高门,哪怕是个蠢材,也有人敬你三分。若要是个平民,就算一身才华,也只能被人无视。为了接近刘秀,杜五便把五字换成了吴字。
  
  “原来是杜兄,久仰久仰。”公宾很客气,在他心里曲桓山二人都是不凡,能和曲桓山他们在一起的,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秦宇峰在一旁偷笑,这公宾哪里会听过杜吴的名号,就在这里久仰久仰,果然也是个场面上的人。
  
  杜五却是一本正经,显然对这套早已熟悉:“哪里哪里,在下只是个无名小辈,何足挂齿。倒是公兄大名如雷贯耳,一等一的智勇仁义,在下常常听两位兄长夸赞。”
  
  我勒个去,谁这么夸过这姓公的谁就是个王八蛋,秦宇峰用力翻着白眼。
  
  “啊?两位高抬,两位高抬。”公宾却是实诚,只把杜五的话当成了真,笑得嘴都咧到了耳朵根。
  
  “咳,咳。”曲桓山咳嗽两声,稍稍遮掩了些尴尬,忙又转移话题:“公兄要回弘农,我等却待再去常安,莫如就此别过?”
  
  “唔,唔。”公宾点点头,果然这两位对王莽的仇恨非浅,都受伤了,还在想着王莽:“两位若是想和王莽寻仇,倒不必急着回常安。我家郡长一向心系大汉,早与更始皇帝那里往来密切。此番昆阳大战,王莽主力尽覆,常安守备薄弱,我家郡长必会趁机起兵。到时义旗高举,关中群豪响应,大军北上,常安不日可破。三位与我同行,报仇岂不安稳?总比三位人单势孤的好。”
  
  “这……”曲桓山沉吟了一番,公宾所言倒确是正理,也不好推脱,便不再犹豫,点头同意了。
  
  一群人便向弘农进发。
  
  汉军经昆阳一战,威名赫赫,令天下豪杰闻名色变。
  
  更始皇帝刘玄意气风发,派定国上公王匡率军北上,攻取洛阳,又令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去夺武关。
  
  汉军兵临武关城下,析城人邓晔、于匡在南乡起兵,攻打武关以应汉军。
  
  武关腹背受敌,都尉朱萌出城投降。
  
  弘农掾王宪本就是个迎风飘摇的墙头草,对任何事情向来不问对错,只看风向,听公宾报告,说王莽兵败,又见此时情势,立刻便与汉军联络。
  
  邓晔便令王宪为校尉。
  
  王宪打着汉军的旗号,起兵北上。
  
  一路之上,各地城关望见旌旗,便开门迎降。关中各县大姓望族纷纷起兵,跟着王宪往常安进发。不知不觉中,王宪身边竟拢聚起几十万人马。本来只是被授了校尉就心满意足的王宪一下子抖了起来。
  
  四十万精锐几乎已是王莽的全部身家,一下子全没了,驻守常安的军马不多了。
  
  万般无奈之下,王莽只得下诏赦免城中囚徒,将武器分发给他们。
  
  王莽与被赦免的囚徒歃血为盟:“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
  
  发过誓后,更始将军史谌带领囚徒军出城迎击汉军。这支乌合之众刚刚过渭河桥,还未见到汉军的影子,便都扔掉了武器,一哄而散,全然不顾刚刚立下的誓言。
  
  王莽虽是恨得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拿出最后的家底,令数万北军出城迎战。
  
  王莽给领兵的九位将军每人赏赐了四千钱,又扣押了将士的亲眷做人质。
  
  才这么点钱,还要扣押家人,北军顿时士气低落,全无斗志,只到了华阴回谿,凭借要隘死守。
  
  不日邓晔、于匡率汉军到了华阴回谿。
  
  一场血战,北军大败,残军退守渭河口。
  
  无军马拦阻,王宪率军第一个到了京师。
  
  此时的京师就如同一个被脱了裤子的妓女,只能任人摆布,再无半点反抗之力。
  
  王宪所率虽都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但毕竟胜在人多。
  
  很快常安城便被攻破。
  
  汉军如潮水般涌入常安。
  
  只一个昼夜,驻守京城的残兵几乎消耗殆尽,皇宫也被攻破。
  
  皇宫内外烈焰冲天,浓烟滚滚,成了一片火海。
  
  王莽带着人退守到皇宫内的渐台。
  
  一千多官员依然跟着王莽,所有人都敬畏地看着王莽手里握着的突击步枪。
  
  自从不久前有妖人假扮太监刺杀王莽,宫里便传开了,王莽乃天授明君,持有神器,威力甚大。这神器看着就象北斗星图的形状,王莽把这神器称之为威斗。
  
  除了这威斗,传闻中王莽还有一艘能驭空飞行的神舟。
  
  既然有神器,哪怕现在情势再差,也是能够力挽狂澜的吧?
  
  王莽知道这枪的威力确实不小,但对着已经糜烂至斯的局面,也没什么大用,只是为了拢住这些追随自己的臣子,自然不会说破。他只盘算着能够多抵抗一些时辰,好为自己多争取些筹码。自己怎么说也是堂堂一位亡国之君,哪怕被擒拿了,或者最后关头捧着玉玺投降了,也该会被礼遇。到时候只要见到更始帝,嗯,可能一代帝王不太好轻易碰触,但是更始帝也是有太监伺候的,到时候先夺舍个太监,然后再相机夺舍了更始帝,天下依旧是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