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参军 (第2/2页)
话说目前国内到处弥漫着悲观情绪,至少大部分人都觉得咱们打不赢鬼子。
除非是苏文这种来自后世,知晓历史进程的人,才会坚定的认为咱们终将获胜。
当然不知晓历史进程的人,也不乏始终坚信咱们终将获胜的人。
就比如大首长,他之后所撰写的‘论持久战’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要知道此时民国面对的日本,可是亚洲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不仅经济和工业上完爆民国,就连人口素质方面也是远超咱们。
就连国际方面也迫于日本的威慑,对民国实施武器禁运。
值此内外交困,这也是国军为何迟迟不肯对日主动宣战的原因之一。
而像林志远这种还没完全丧失掉信心的国人,现在已经算是非常难得。
殊不知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甚至有极度悲观的学者,连夜开始编修国史,
为的就是亡国之后还能有复国的可能。
“日本人?”马如松想了想,“是不是戏本里的倭寇?”
林志远点点头,目光冷厉道:“没错,倭寇就是那些日本人的祖宗。”
“它们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想侵略咱们,直到近代它们找到了机会,所以强占了东三省。”
“但是他们并不会停下脚步,而是想让咱们当亡国奴,所以我要赶走他们。”
马如松一副了然的模样:“我懂了林大哥,以后我也跟你一块打日本人。”
“呵呵,行啊马老弟,以后咱们一起打鬼子。”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林志远一个人在说自己的留学经历。
马如松则是化身知心弟弟,认真的听着对方手舞足蹈的描绘各种在德国的见闻。
尤其是聊到德军的武器装备时,林志远满眼的羡慕。
并且连连感叹,要是咱们也有那样的武器装备,早把小日本赶下海了。
翌日,天边鱼肚白。
伴随着征兵点的大门开启,周围等待投军的后生纷纷惊醒。
林志远四下望了望,跟昨晚上相比,征兵点周围至少围了近千人。
在负责征兵工作的红军指挥下,近千名后生排成了3列。
红军新兵的筛选,主要采取宽进严选的标准。
即先大量征兵,再根据兵员的素质另行选拔进入所属部队。
所以基本上只要身体符合征兵要求,都能进入新兵营。
时间一分一秒的行进,征兵筛选很快便轮到马如松。
负责征兵工作的红军文书,上下打量了一番对方,满意道:
“嗯~,不错,是个当兵的身板。”
“老乡,你为啥想参加红军?”
对于例行问话,马如松老实道:“俺们家受了红军恩惠,所以想报答红军。”
文书微微点头,这个回答他已经听到无数次了:“那你会读书写字吗?”
“会一些,小时候我娘教我写过。”马如松坦诚道。
文书一听对方会识字,立马两眼放光的把笔递给对方:
“那你写个名字我看看。”
马如松点点头,随后歪歪扭扭的在纸上写下了名字。
“呵呵,不错,终于遇上个有点文化的了。”
文书一脸欣喜,这种新兵学东西一般都很快,也能免去一部分学习识字时间。
于是当即在新兵身份牌上写了个‘炮’字,随后递给他。
“你身板不错,还会识字,就暂时编入炮兵序列。”
见马如松一脸懵圈,文书催促道:“赶紧的去里边排队,别浪费时间。”
马如松这才有些浑浑噩噩的走进了征兵点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