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感觉亏了一座育苗厂 (第2/2页)
然而,由于出口种子订单需求,却同意和云岭公司继续合作开展十字花科类蔬菜的繁种。
同时,年前合作的几家单位除了三家已经定下会到元谋制繁种,其余单位的反馈也很积极,很有希望再给育苗场拉几笔订单,育苗场订单形势不错。
仿佛博中了芥兰行情后,世界不仅给他开了扇窗,还干脆把门打开了,接二连三都是好消息。
这样一来,元谋育苗场供制繁种育苗的目标就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陈家志在笔记本上写了两笔,跟着就联想到了育苗基质。
在沪市时,他还和敖德海提过,今年要解决基质的问题。
如今更该加快了。
想到这,他起身就往育苗场走去找方学林。
“老方,基质进展如何了?”
方学林不明所以,沉吟道:“等把这批苗嫁接完,再评估下成活率,各种配方的优缺点就很明了了。”
陈家志面前正是一盘盘的穴盘苗,砧木和接穗分开。
“明天就可以开始嫁接了是吧?”
“对,都做好了准备。”
“好。”
近些年,国内有关育苗基质的研究也多了起来。
从早期的煤炭和沙粒。
到现在用木薯渣、麦秆、菇渣、醋糟、炉渣等,以及不同比例混合的蛭石、草炭等基质来代替传统的育苗基质。
育苗场现在就是结合生产,进行茄果类、叶菜类育苗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
陈家志这方面不太懂。
但无非就三个原则,取材方便、成本低,又适宜秧苗生长。
目前取材、成本、基质重量、秧苗生长都有了基础评判。
但蔬菜秧苗还没嫁接,未出圃,这一生长过程就不完整。
陈家志估了下时间,4月份应该能有结果,而元谋和茂名可能5~6月就要准备育苗。
时间有点紧。
“老方,和元谋和水东育苗场沟通,部分基质材料可提前准备了。”
顿了顿,等方学林接收了信息,陈家志又笑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元谋育苗场供制繁种育苗局势打开了,今年订单趋势很好。”
“那还真是好消息。”
方学林算是明白老板为何匆匆来找他,这是来催进度的。
而得知了基质进展后,陈家志关于下一步的规划就有了分歧。
除了早就定好了的增城菜心,下一步是先围绕深城建基地,还是先投资基质生产厂房?
…
次日。
育苗场开启了嫁接工作。
由于提前做了培训和分配,嫁接工有序入场嫁接。
一开始效率不太理想,但只要量够大,熟练度很快就能练起来。
关键是嫁接苗的成活率。
所以还不能一味提高嫁接速度,技术员也得时刻检查嫁接过程。
一般而言,蔬菜苗在嫁接后7~10天便可以初步确认是否成活。
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来。
而且,成活率除了与手法有关,还与嫁接后的管理有很大关系。
“老方,我们的设施设备还是过于简陋~”
在苗场检查时,大棚两侧已揭开通风,头上还盖了遮阳网降温。
方学林打量了眼有序忙碌的工人,“我感觉还行,这次的育苗任务肯定能完成。”
两人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在陈家志的视角里,一整个嫁接过程都显得有些散乱。
尤其是嫁接好的穴盘苗就那么放在大棚里,没有得到好的管护。
陈家志边走边暗自规划,最好能有个嫁接流水线,有嫁接台,有嫁接愈合室~
最后组成一个集约化的育苗工厂。
这又需要一大笔钱。
即使蔬菜行情还在持续,菜场赚钱能力仍旧不俗,但他也还支撑不起他的想法。
出了育苗场,原本一片碧绿的菜场上也出现了大片土壤的颜色。
随着采收的一箱箱芥兰、菜心都陆续入库或者换成了钱,菜场也逐渐进入了新一轮的翻耕。
不一会儿,陈家志来到了冷库。
“王虹,冷库还有多少芥兰没出?”
库管王虹不假思索的说:“差不多160吨,加上还没入库的,最多6天这茬芥兰就卖完了。”
陈家志:“还是太保守了。”
王虹惊疑道:“老板,没几天了,行情也还在,没必要再加快出库。”
陈家志摆了摆手,“哦,我是说播种太保守了,哪想到就这样还不够卖,当初再多栽点芥兰就好了。”
王虹:“……”
行情还没看到结束的讯号,菜就要卖完了。
陈家志感觉亏了一座育苗工厂,下回要谁再说他是赌狗,小心他发飙!
这时,办公楼上有人在喊。
“陈老板,水东敖场长来电话,说是芥菜要准备开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