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投其所好 (第2/2页)
陶院长语气中带着考校的意味。
秦远自是懂得投其所好,微微一笑,不卑不亢道:
“略懂,您这是化肥造粒塔,用来让液体化肥冷却凝结成颗粒的,它需要足够的高度、直径以确保化肥充分冷却,施工难度很大。
而您刚才做的,是在不影响造粒塔功能的情况下,优化施工难度。”
陶院长双眼一亮,听得一阵惊讶。
这年头,化肥制造绝对属于高科技,秦远说的虽然只是后世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但放在当下,可不得了。
“老马,你从哪找来的研究员,有点东西啊。
目前国内化肥厂只有三家,全是以前毛熊帮忙援建的,国家化肥工业的人才紧缺,能看懂造粒塔图纸的,可是凤毛麟角。”
马建华一头雾水,意外地看了秦远一眼,吃惊回说:
“院长,他就是秦远同志,我和您提过,部队转业到我们保卫科,不是研究员啊。”
当兵的,怎么和研究化肥扯上关系的?
马建华、陶院长的目光齐刷刷望向秦远。
秦远心里早有腹案,笑着解释说:
“我在部队当侦查兵,需要掌握一门外语,我学的是俄语,和北边冲突时,某次执行侦查任务,意外捡到过一张那边的科普报纸,关于化肥的,简单读了读,就把内容给记住了。”
理由听着虽说有些离奇,可信度还是有点的。毕竟前身俄语学的真的不错,不然也当不了王牌侦察兵。
毛熊的化肥制造异常发达,自从他们撤走援建专家,国内的化肥产业举步维艰。
市里建吴泾化肥厂的建设,跟摸石头过河没差,陶院长作为主要设计人员,顶了很大的压力。
他不关心别的,倒是更在意秦远口中“那份报纸”的内容,毛熊化肥制造产业那么厉害,说不定能从中获得灵感。
“那科普报纸上还说了什么?”陶院长忍不住好奇问道。
秦远也没藏着掖着,仔细回忆着前世课本上的内容,巴拉巴拉给陶院长一说。
什么塔体尺寸、熔融料浆制备、防腐水泥的气密性优化...
内容秦远记的不全,断断续续,东一句,西一句,说的很杂。
陶院长起初侧耳听着,很快又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眼睛越来越亮。
等秦远说完,陶院长连声说好。
“好,好啊,不得不说,毛熊的化肥制造产业很强啊,秦远同志说的这些,非常具有参考性。”
“对您有帮助就好。”秦远微笑回说。
“嗯,有的。”
陶院长冲秦远满意点了点头,意识到秦远来的目的,冲马建华和善说道:
“老马,秦远同志年轻有为,他刚才的那些论调,在我们院,当研究员,都够资格。
你带他来入职,打算给他安排什么职位?”
“院长,我是这样想的。秦远同志在部队荣获二等功,能力突出,担任保卫科干事绰绰有余。正好保卫科二队的队长老张刚退休,有缺,我打算让秦远顶上。”
陶院长对秦远的观感大好,立马拍板道:
“好,人才难得,对有能力的同志,就该多加担子,秦远同志的能力没的说,你打申请,我批条子,这事就这么定了。”
“谢谢院长,很荣幸加入农科院这个大家庭。”
“那就好好干,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陶院长笑着鼓励道。
几句话敲定秦远工作,陶院长又迫不及待地对着图纸演算起来,刚刚秦远说的那些,给了他一些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