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91章 京城,我来了

第291章 京城,我来了

第291章 京城,我来了 (第2/2页)

不过是无计可施,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
  
  老人吐了口气:“人老了,话就多:我觉得,你们别忙活了,好好配合指导组的工作吧!”
  
  两人对视一眼:“水总工,试一下吧!”
  
  “可以!”水即生往后一靠,“你们先向上级报告!”
  
  和林思成好谈,无非就是林思成回绝:老先生,抱歉。然后他哈哈一笑:没事。
  
  但问题是,性质不对:研究计划也罢,考古方案也罢,难道是林思成制定的?让林思成说假话,等同于质疑上级单位的决策,这是政治问题。
  
  他老归老,却没糊涂,林思成更没糊涂。
  
  两人脸色一变:如果能向上级报告,我们还请你帮什么忙?
  
  ……
  
  一家欢喜一家愁。
  
  依旧住在市宾馆,研究室依旧设在市文化局。不过再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单位,现在只有一家:国家文物局河津窑遗址发掘研究中心。
  
  但人还是那些人,包括联络负责人,依旧是市政府的谈秘书长。
  
  林思成临去霍州,中心临时开了个小会。
  
  由文研院陶瓷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河津窑遗址发掘研究中心主任何伟主持。参会人员有:顾问林思成、顾问苏振江(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顾问肖林(陕博陶瓷研究室副主任肖林)。
  
  剩下的全都是原班人班:田杰和高章义依旧负责野外组,一个在河津,一个去霍州、黄智峰和秦涛负责两边的实验室组,组员基本都是之前的那些人。
  
  项目级别高了好几个档次,监督和指导单位一步登天,直接跨到了部委:国家文物局。但自上到下都表现的很轻松,包括何伟这个研究中心负责人,也包括考古队员和实验员。
  
  因为,林思成已经把百分八九十的活都干完了。剩下的没有一丁点的难度:按部就班的发掘,按部就班的采集数据,验证研究成果。
  
  可以这么说:只要挖出窑炉,结构和林思成推猜的大差不差,就可以直接发布发掘报告和研究报告。
  
  然后,论文会雪片似的飞向国内考古领域的各大顶刊:中国社科院《考古学报》、《考古》,国家文物局《文物》,故宫博物院的《陶瓷》。
  
  甚至于,林思成已经列好了提纲,标注了核心论点,乃至标注了索引目录。
  
  对田杰、高章义、黄智峰、秦涛,以及之下的组员而言:等于林思成直接把成果喂到了他们的嘴边,会张嘴就行。
  
  再想想林思成当初对他们的承诺:不但没有打一丝的折扣,而且超出预期的好几倍。
  
  不夸张,一群人大腿都快掐青了,才压住嘴角……
  
  会议不长,只是讨论了一下开工后的工作安排。中午吃过饭,一行人上了中巴,直赴霍州。
  
  这边遗址范围比较大,价值也比较高,再者前期林思成只是初步的勘察了一下,所以人要多好几倍。
  
  田所带了两个考古队,黄智峰教授把陕博的陶瓷组全调来还不够,又从省文研院借了一个组。
  
  与之相比,热闹程度如天壤之别。
  
  人员到位快一周了,河津那边低调的让人感觉诡异:就负责文化的副县长露了一下面,然后见到最高级别的领导,就只有谈副秘书长。
  
  这边却热情的让人受不了:第一天,书记和市长亲自接待,第二天,又亲自陪同考察。从第三天开始,负责文化的副市长、市文物局长、副局长全程跟组。市级各单位、县两套班子二十四小时待命。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跟天上掉了张馅饼没区别:不用当地组织,不用当地调查,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的申请经费,更不用爬山涉水的请专家。
  
  规格级别算是顶到了天:国家文物局指导并组织,国家文研院、故宫博物院研究,当地只需要协调一下田地征用,组织一下进行探方挖土等基本工作的民工。
  
  最大的支出,也就是负责一下专家团的住宿和饮食,甚至不用他们支出一分钱的工资。
  
  但好处却是一箩筐接着一箩筐:莫明其妙的,就发掘出了一座金元时期的官窑?
  
  而且是唯一一座金元时期的北方白瓷生产中心,甚至是古代山西唯一一座进入官窑体系的瓷窑遗址?
  
  都说山西无名瓷,也无名窑。现在有了,在霍州。
  
  对当地而言,这不就跟天上掉了金条一样?
  
  不热情点,对不住良心……
  
  ……
  
  又待了一周,时间进入九月中旬。
  
  天很晴,万里无云,湛蓝如镜。
  
  层林渐染,草叶上挂着霜晶,空气格外的清爽。
  
  孙嘉木掏出烟盒递了一根,吴晖遮着风点着,又看了看林思成:“要不,我先走,你再留几天!”
  
  “对!”孙嘉木猛点头,“叫你老师他又不来,我这边连个熟人都没有?”
  
  “可以!”林思成笑了笑,“只要马院长同意就行!”
  
  两人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呵呵……
  
  林思成刚到运城,老马就打电话催。刚开始还是两三天一个,过了一周,基本每天都打。等过了十号,一天最少催三次。
  
  当然,不是催林思成,他现在受人管,走不走他说了不算。
  
  而是催吴晖和孙嘉木。
  
  吴晖无所谓,放不放人,早放晚放都行。因为他全程参与了林思成BTA复试验证过程,知道马副院长那边出不了什么问题。
  
  老马只是以防万一,想着把林思成叫到京城,随时出问题,随时都能解决。
  
  孙嘉木则是能拖一天是一天:有林思成帮忙,他每天不要太轻松。甚至连指挥部都不用出,林思成帮他安排的井井有条。
  
  但离十一就剩一周过一点,着实拖不下去了。再拖,马副院长就得骂娘。
  
  该协调的基本已经协调到位,吴晖也准备回京城,正好一道。
  
  “不留也行!”孙嘉木弹了弹烟灰,“如果这边遇到什么难题,你再回来。反正也不远……”
  
  霍州窑遗址的勘察工作基本完工,剩下的就是挖。工艺、配方之类的更是被自己研究了个透,比河津瓷还彻底。
  
  再者由田杰和黄智峰带队,想遇到难题都难。
  
  暗暗转念,林思成点头:“随时都可以!”
  
  又聊了一些后续的细节,吴晖和孙嘉木开始扯闲篇。
  
  林思成坐在坡顶上,望了望东北的方向,脑海中浮现出前世的点点滴滴。
  
  故宫,国博,文研院。
  
  王老太太,徐老先生,耿老先生……吕所长,马院长,单师兄……
  
  京城,我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