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极致的孤独 (第2/2页)
与以往任何一部电影不同,这部影片的片头没有突兀的广告,也没有丝毫粗糙感。
画面缓缓展开,寂静的氛围中,隐约透着一丝令人窒息的压抑。
随后,大荧幕上浮现出《月球大战2》的片名。
紧接着,渐渐隐去,跳出了一行字……
【在未来,地球能源危机加剧,一家名为“月球能源公司”的企业在月球上建立基地,通过开采氦-3(一种清洁能源)来为地球供电。】
【宇航员张宇是月球基地的唯一员工,负责维护采矿设备,陪伴他的只有一台名为【DS】的智能机器人】
………………………………
《星球大战》是令人失望的……
至少,对来自英国的帕森而言,提前看完《星球大战》以后,他隐约感觉到这部电影,不一定会如预想这样的大爆……
特效接近9分,但,剧情却略微有些空洞,并没有新意,像一场太空歌剧……
在1999年时,这个系列确实令人惊艳,曾让无数观众为之痴迷和震撼。
然而到了2005年,同样的套路已经显得有些过时和陈旧了。
欧美票房的表现,似乎也有那么一些不温不火,这些年,好莱坞似乎执着于特效大片,而忽略了剧本……
此时此刻,他默默地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月球大战2》的电影开始……
《月球大战2》这部电影没有预告片,只有一副地球爆炸了的海报,看电影名字,似乎是像周阳此前的一些电影一样,出现乱七八糟的怪兽,然后所有人打怪兽的剧情……
但当这部电影一开场的那一刻,帕森却微微有些愣住。
这部电影并没有像此前周阳那些以夸张噱头为主的廉价商业片,反而呈现出一种令人意外的严肃气质。
开场镜头缓缓推进,寂静的月球基地里只有机器运转的嗡鸣声,主角陈剑锋饰演的矿工独自在控制台前工作,细腻的表演和压抑的氛围,让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注重内心戏的文艺片,与海报上地球爆炸的视觉奇观形成鲜明对比……
帕森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月球基地,心中隐约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幽闭情绪。
电影里的月球基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孤独牢笼,纯白的走廊、单调的机械声、永远循环的日常任务,连窗外的地球都只是遥不可及的一抹蓝色光点。
基地的每一寸空间都在提醒主角,或者在提醒观众,整个月球基地,这里只有主角一个人类。
电影里的机器人的机械臂和电子屏上的“笑脸”符号,非但没有减轻这种孤独感,反而加深了一抹非人环境下的诡异荒诞感。
这种严肃而又正统的科幻片叙事,令帕森愣住,随后,他渐渐坐直了身体,认真的盯着荧幕。
这部电影的镜头,采用了采用对称构图或广角空镜……
摄影师的拍摄手法,带着独特的镜头语言,让主角的身影在庞大的机械结构中显得渺小,仿佛一下子就被科技吞噬的寂静感。
这真是一部科幻片!
就在这个时候,帕森突然脑海中出现了这么一个念头。
紧接着,他看向了陈剑锋饰演的主角……
这部电影尽管是通过镜头展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但,镜头语言,却无时无刻地在提示着所有人月球的孤独感。
在月球背面,连寂静都是双倍的,没有风,没有雨,只有采矿车永无止境的嗡鸣。
镜头里,陈剑锋饰演的张宇对着镜子刮胡子时,突然停下,有些恍惚,他发现自己已经忘了上一次听到人声是什么时候。
帕森盯着镜头里的唯一演员……
电影里的主角的合约即将到期,再过两周就能返回地球与家人团聚了,然而,长期孤独的生活让他开始产生幻觉,情绪也逐渐不稳定……
这样的单人电影,镜头始终聚焦于主角个人。
在这种高度集中的镜头语言下,对演员的演技要求极其严苛,必须具备影帝级别的表演功力。若表演中流露出丝毫的不自然或违和感,那么前期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所营造出的氛围和意境,就会在瞬间土崩瓦解。
不过,这个华夏人的演技,却令帕森感受到了些许惊艳!
他似乎精准捕捉到了角色在极端孤独下的精神状态……
从机械重复日常的麻木,到偶尔闪现的恍惚与脆弱,再到充满着归家的渴望感,每一处情绪转折都细腻而富有层次……
他无需夸张的肢体语言,仅靠眼神的微妙变化和面部肌肉的抽动,便将一个被遗弃在月球上的灵魂演绎得淋漓尽致,将观众一下子就带进了整部电影里……
……
这种幽闭、压抑、充满着孤独下的环境里,【回家】几乎已经变成了最美好的东西。
而,这部电影,亦通过亲情,来渲染这种美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