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走,去市里 (第1/2页)
“那我就喊你王哥吧。”陈浩道。
拍马屁也讲究技巧。
鸡蛋,老母鸡,这都只是表达自己是个懂礼数,知恩图报的人,让王木松知道他这人的人品还行。
而谈兴趣,聊人生观念,则是直接让王木松视自己为知己。
这才是高明的马屁。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可马屁怎么拍,也得讲究些方式方法。
“广告的效果怎么样,茅台酒卖的好不好?”王木松主动关心道。
喊了他一声王哥,就代表着是半个自己人了,对陈浩很重要的地方,他怎么着也得要关心的问一句。
“效果还不错,比没做广告时要强多了,有不少人到专卖店里去。”陈浩说道,“所以我这才过来找王哥,想要让王哥你再帮个忙。”
陈浩一次将想让对方帮的忙讲出来,“我想要跟电视台,报社和广播台签订更长的合作合同,直接签一年的。”
“广告费用可以先支付三个月。”
一个月哪怕1万块钱的广告费,一年的广告费用是12万块钱。
陈浩从银行贷了50万,支付的茅台酒费用有二十万出头,贷款还有二十大几万,近30万,就算一次将一年的广告费结算清,也是能行的。
何况他自己赚的钱还分文未动。
但陈浩没提主动将一年的费用结算清,而是3个月结算。
这也是仔细考虑过后的结果,3个月的广告费,看起来比较多,能让电视台,广播台和报社的同志眼馋,想要。
当然,一年12个月的费用看起来更眼馋,只不过如果钱全部都提前给了,后面自己就会陷入被动,万一对方后面又找茬,钱提前给了,自己连一个反制的手段都没有。
“这才第一天吧,就要签1年的合同?就是情况再好,也该等一等,多观察观察,看能不能持久。”王木松道。
陈浩的这举动,怎么看都显得太过急切了。
“王哥,你不是外人,我就跟你直说了,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的确应该多观察,毕竟广告这事,我之前也没做过,头天情况好,后面情况好不好,真说不准。”陈浩道。
他情真意切,“可怕就怕,万一后面情况好,效果好,其他人会跟进,都找关系,学着茅台酒,跟电视台,广播台和报社签广告的合同。”
“那个时候再找王哥你牵线搭桥,可能会让王哥你为难,倒不如现在就提前签订合同。”
王木松这会儿能作为中间人,牵线搭桥,不是因为他关系够硬,而是因为别的关系硬的人还没发现广告的好处。
真等发现了,王木松的关系可能就不好使了。
到时就会花费更大的代价,才能拿下广告机会。
但话不能说的这么直白,陈浩侧面说了下顾虑。
“就怕后面起变化,你的损失就大了。”王木松道,“别说一年,就是一个月的广告费用,六千多块钱,也不是小数目了。”
“再一个,这才签了一个月的合同,就要改签一年的,电视台,广播台和报社那边,可能会有顾虑。”
时间短,出问题也好改,时间长,出问题不好改,有纠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