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两朝得道两甲子 (第1/2页)
石头道童听到师父的呼吸愈发轻缓,知道师父这是快睡着了。
师父虽然内功高深,但四肢俱残,精力不济,比常人更为嗜睡。
但他觉又很轻,似乎梦中也在警觉,容易惊醒。
“我要轻些。”
石头道童只在心里想,并不开口,把自己呼吸也放得更长,脚步更稳。
这上山的路,荒草丛生,土面坎坷,还有几多碎石隐在其中,一不小心就会扭了脚。
道童定心凝神,目视前方,却是越走越轻,遇到石块的时候,仿佛只是前脚掌在石头棱角上一按,整个人就迈了过去。
踩倒的荒草,在他走过去之后,过一会儿,又逐渐竖了起来。
以他背着一个人的体重,本来不只会踩断这些草,更会把草叶碾碎在土石里。
如今居然只是把草踩弯,而不断筋络。
“小道长神清骨灵,气壮意足,好用功啊。”
石头道童听到旁边有人搭话,扭头一看,只见一个年轻男子追了上来。
这人英眉朗目,装束有些古怪,气质却很清爽。
道童更注意到,这人脚踩草叶之时,草叶只是在尖梢处微微一弯,全程脚未沾地,轻功真是了得。
老道士醒转过来,也看到这一幕,面色微紧。
“少侠过奖了,你才真是身怀绝艺。”
老道带笑开口,“请恕贫道身有残疾,不能行礼,我这笨徒弟功夫粗浅,又不善言辞,失礼了。”
“我没过奖,是真心的。”
楚天舒笑道,“小道长的步伐吐纳,平和柔长之至,有一种最正宗不过的道家韵味。”
“功夫品级,可能只是基础,但能练出这种韵味来,让人心喜。”
“我是山中方士,隐修已久,刚一出来就遇到两位同道,忍不住过来,想交个朋友。”
老道士眼珠微动,着实想不起楚天舒身上这套衣服的料子、裁衣的手段,到底是当今天下哪一家的风格。
但肯定不是仇家的作风。
“原来是位道友。”
老道士笑言,“贫道陆元德,这是小徒石中火,大名石头,并非名门出身,还未请教道友名号?”
楚天舒正色,拱手道:“在下楚天舒,是鬼门一脉的医者,见过前辈。”
“不敢当,达者方能为先,教授学识,方有前后辈之分。”
陆元德手足不能动,只能略微摇头,谦虚推辞,“贫道一介老朽,不敢称前辈,蒙君不弃,称一声道友便好。”
楚天舒不好意思的笑了下。
“晚辈确实要向前辈求教。”
“在下门中先人,曾经在外悬壶济世,可隐居几代以来,仅我修成秘籍全篇,让我下山历练,扬名积德。”
“然而山村中人,不知天下大势,出山之后,一片茫然,想请前辈赐教。”
陆元德想了想,试探着问道:“道友门中潜隐之前,应知有光武中兴之事,听闻明章二帝美誉?”
楚天舒点头。
陆元德道:“亦知魏晋?”
楚天舒察颜观色,看出老道说魏晋时,眼神似乎颇有感触,也许是离现在不远的。
“曹魏么,倒听说过,晋,所知不深。”
陆元德笑道:“晋时距今不远,那就从晋时起,简略一说吧。”
司马家篡夺曹魏,建立晋王朝,不久却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复立东晋王朝。
当时有祖逖将军,军纪严明,劝督农桑,深得百姓爱戴,领兵势如破竹,屡战屡胜,立志北伐,却被自家朝廷牵制,郁郁而终。
他为天下后辈,留下“闻鸡起舞”的典故,可惜当年,击楫中流,一往无前的豪情,终究成了空梦。
东晋后来内乱频频,外敌强盛,饱经风雨。
直到刘裕声名鹊起。
此人领兵,灭桓楚、卢循、司马休之等割据大敌,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又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关中等大片土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
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刘裕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终于最后,代晋自立。
刘裕虽有英主之象,但称帝两年,就已病逝。
南朝刘氏,传国四十年,大臣戴法兴,权势鼎盛,总参朝务。
乃至于,民间有谣传称,“法兴为真天子,帝乃赝天子”!
截止到这里,南北朝历史跟楚天舒在老家所知的,大体相似。
不过在老家那边的历史上,这个戴法兴,很快就被新皇帝斗倒,把他流放赐死后,还派人劫杀他的棺材,把尸体焚烧,才能放心。
而在这个世界。
皇帝夜宴群臣,在宫中设局,让人围杀戴法兴时,戴法兴于生死关头,对月长啸,一举得道。
红尘世间,无论习武修道,学佛念咒,凡运用自身之力者,皆属凡俗。
而“得道”之人,明见乾坤道理,能借天地巨力。
这世上,已经有两三千年,没有出现过得道者,只留下了遥远难辨的传说。
戴法兴踏入得道境界,超出所有人预料,一举镇压了体内御酒毒性,当场打杀所有刺客。
皇帝拜戴法兴为亚父,将朝中不服戴氏之朝臣,悉数打杀、贬谪。
戴氏好似彻底把控了南朝大权。
然而,这时风头一时无二的戴法兴,在二十四年之后,就被心腹背叛身亡。
萧、侯、陈三大世家,扶持幼帝,把控南方。
这时,世人才惊觉,绝迹两三千年的得道者,如今放眼天下,居然已经不止一掌之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