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烛龙 G1051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这特么也太顺手了! (第2/2页)
今日头条、斗音、小红书和快手,全是人家的地盘,调侃陈老板几句没问题,要是骂得太难听,马上喜提封号。
至于投诉抗议,就更加没用了。
陈延森是什么人?
徽安商会副会长、新晋双会代表、华国首富、全球首富,两次跟随商务交流团外出访问,旗下员工超过八十万人。
走在深城的大街上,一分钟能遇到好几个森联资本的员工。
云速快递员、筷跑外卖员、蜜雪冰城、筷跑市场员工,以及筷跑团购、高德地图、橙子支付的线下地推人员。
骂得稍微大声一点,保不齐还得挨上一阵毒打。
国内的普通人丝毫没意识到,森联资本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用的手机、穿的衣服、吃的快餐、刷的短视频,全是陈延森家的产品。
一周的时间眨眼即至。
星源科技光学研发中心,与一个月前相比,实验室的占比面积又扩大了两倍,不时传来器械的运作声响。
“陈总,成功了!这款气浮轴承的平面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的误差都在1微米以下,形位精度低于5微米,热稳定性、轻量化指标也达到了预期标准。”
哈工大的章延杰拉着林南、汪象朝等人,快步走进陈延森所在的工作区,语气急促地同步道。
陈延森闻言,不紧不慢地转过身,接过章延杰递来的检测报告。
高精度的导轨、丝杠和轴承,是掩膜台最核心的零部件,对加工技术的要求极高。
即便是江城重型机床集团最先进的DL250型数控超重型机床,都做不出相应的精度。
光刻机的技术栈就像一个木桶,若想容纳更多的空间,就不能有一个短板。
任何一个零件达不到要求,最终造出来的设备,都无法满足高端芯片的生产需求。
陈延森扫了一眼,随后抬起头,看向眼前这群熬得满眼血丝的研发人员。
他是每天五点准时下班,但林南、汪象朝和章延杰等人,通常是熬到22点、乃至凌晨。
功劳虽不多,但苦劳终究是有的。
“几位,辛苦了。”陈延森笑着回应道。
“陈总,我们想给隔壁那台机床取个名字,要是没有它,我们可造不出高精度的气浮轴承。”
林南缓缓开口道。
用于切削打磨气浮轴承的机床,原本是一台德国二手的五轴落地车床,被陈延森带着设备组的人,对里外的设计都进行了改造。
基座采用了一体式花岗岩,龙门式对称结构,确保运动部件重心始终在主轴中心线上,减小颠覆力矩。
之所以选用花岗岩,也是因为它能快速衰减振动,比铸铁的阻尼性能高了一个数量级。
运动系统改用全闭环液体静压导轨,配备一台线性力矩电机。
外加空气静压电主轴、恒温浸泡式冷却系统、单晶金刚石刀具和金刚石砂轮,使它可以制造出定位精度小于10纳米的掩膜台零部件。
陈延森的目光顺着林南的手势,落在隔壁器械室的玻璃上。
这台陈旧的二手机床,此刻已完全看不出原貌,看上去破破烂烂,但该有的主系统、子系统构造全都一应俱全。
被放在超净恒温间的正中心位置!
“烛龙G1051。”陈延森想了想说道。
烛龙开眼为昼、闭眼为夜。
烛龙G1051的轴行程、最高转速、轴快移速度和精度都不输于世界顶尖的数控机床,它的真实价值,可不仅仅是掩膜台的衍生制造工具。
有了它,星源科技在高端精密制造领域,才算真正拥有了撬动行业格局的“支点”。
章延杰听到“烛龙G1051”的名字时,眼前瞬间亮了。
他知道陈先生的意思,1051分别代表了它的定位精度小于10纳米、重复定位精度小于5纳米、表面光洁度达到了1纳米的镜面级水平。
“陈总,这名字好!”林南率先响应。
章延杰这才反应过来,一个一口“陈老师”的喊着。
“老林,一会你把梁总和知识产权部的杨胤则喊过来。”
陈延森冲着林南吩咐道。
烛龙G1051的核心技术专利,自然要攥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就算星源科技不进入数控机床行业,他也不会将这部分利益随意拱手让人。
“好的老板。”林南点头应下。
另一边。
收到消息的李青松一脸震惊,下意识地追问道:“你确定没搞错?”
什么叫星源科技造出了世界第一梯队的高精度机床?
在他看来,星源科技的研发团队,多半会另辟蹊径,采取迂回的技术方案,绕过这一障碍点。
可对方偏偏迎难而上!
要知道,光刻机的工作台和对准系统都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半导体的本质就是精密制造,没有高精密加工技术,就无法制造出高质量的掩膜台,进而影响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星源科技为了突破掩膜台的制造技术,顺手造了一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