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以点破面的万能钥匙!先砸100亿再说! (第2/2页)
梁劲松对陈延森的尊敬,起初来源于对方开出的丰厚年薪,之后当陈延森拿出HFOB架构方案后,他的想法就变了。
在他眼里,陈延森无疑是个天赋惊人的研发天才。
尤其当他获悉,光学研发中心的最新成果——非球面反射镜的抛光和镀膜工艺,同样出自陈延森之手时,内心对陈延森的敬重又不免多了几分。
因为他深知这两项技术的稀缺价值,也明白攻克它们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要知道,在星源科技突破前,全球仅有赛高和蔡司两家公司,才拥有皮米级的抛光与镀膜工艺。
现在星源科技是第三家!
更重要的是,这两项工艺的价值远不止于助力光刻机研发。
它们更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为多个尖端科技领域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
从科学上讲,它能让望远镜、显微镜看得更清,探测物质微观结构、引力波时看得更深。
从工业上讲,它能让精密制造、检测装置造得更精。
从军事上讲,它能让精确制导、激光武器打得更准。
正因为懂得多,梁劲松对陈延森的敬畏之心才如此重。
“咔哒”一声轻响,车门应声打开!
汪象朝的视线始终紧锁着陈延森,一遍又一遍地打量着。
在此之前,他虽早闻陈延森之名,脑海里却只把对方视作精通商业运作的资本掌舵人。
可当陈延森拿出两项世界顶级工艺后,汪象朝的看法便截然不同了。
“老板!”梁劲松和林南见状,赶忙带人迎了上去。
一个舍得砸钱、懂技术、且尊重研发人员的老板,没有人会不喜欢。
“老梁,辛苦了。”
陈延森看向梁劲松轻声说道。
自从梁劲松加入星源科技,手头工作就从没断过。
前期忙着组建生产线与实验室,近期又忙着28纳米制程的制造工艺改良,有他扛着这些事,陈延森省了不少心。
闻言,梁劲松心头一暖,面带笑意地回应道:“老板,都是我应该做的。”
一年六百万美币的年薪,足以让他为陈延森卖命了。
与湾积电、山星相比,陈延森显然是最大方的一位老板,不仅给钱,还给权。
“老板,为您介绍下,这位是沪城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汪象朝,反射镜组的像差校正、照度分布优化和入射角设计,多亏了有汪工在。”
林南上前一步,接过话头说道。
陈延森主动伸手,与汪象朝的右手稳稳相握,语气温和地说道:“汪工,幸会,久仰大名。”
他对汪象朝的履历有所了解,对方在EUV领域深耕了数十年,属于妥妥的行业泰斗,身负院士头衔,能力和天赋兼而有之。
无奈的是,碍于技术封锁的桎梏,蹉跎了不少岁月,却迟迟没能做出亮眼的成绩。
“陈先生过誉了!我在研究所里摸爬滚打几十年,回头看,大部分时间都在虚度光阴。”
汪象朝连连摆手,颇为谦虚地回答道。
他在陈延森面前,根本没什么底气。
陈延森轻轻一笑,松开了手,随即示意梁劲松在前面领路。
一行人边走边聊,待抵达会议室时,陈延森对星源科技第一梯队的研发人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群人里,既有来自各地光电所、光机所的支援人员,也有从全国高校挖来的博士和高阶工程师。
陈延森先是和众人开了个短会,待各部门逐一汇报完当前研发进度后,又先后去生产车间、研发中心转了一圈,最后回到办公室,着手对从赛高、蔡司跳槽来的技术人员进行终面。
一共17名候选人,最终留下来的只有13人。
远在大洋彼岸的赛高CEO埃里克,得知自己送出去的“钉子”,已成功打入星源科技内部时,顿时兴奋不已。
他心里很清楚,即便陈延森明知有坑,对方也很难拒绝“钉子”带去的光学设计、镀膜、镜片制造技术。
接下来几天,陈延森开启了朝九晚五的上班节奏,把精力都放在了运动控制算法的研发上。
一旦遇到想不通的关隘,直接启动【普朗克时钟】天赋,每天十二秒,使得研发进度突飞猛进。
与此同时。
橙子支付的未来医院计划正式上线。
两天后,迅雷宣布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XNET。
6月27日,企鹅以7.3亿美币现金投资,外加的流量支持,战略入股58同城,获得20%的持股比例。
6月28日,拼呗推出了“百亿农村电商”计划,即投资100亿,与各地的农牧协会、水果协会和水产养殖协会展开深度合作,助力农副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