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638章 院士名额?HFOB结构!李绪武:抠个吧唧的老板!

第638章 院士名额?HFOB结构!李绪武:抠个吧唧的老板!

第638章 院士名额?HFOB结构!李绪武:抠个吧唧的老板! (第2/2页)

欧美半导体协会在得知星源科技掌握非球面反射镜的抛光与镀膜工艺后,立刻委托联发科的张维力担任中间人,提出要将此前禁售的NXT1980i光刻机卖给陈延森。
  
  说白了,他们无非是想让星源科技滋生“研发不如购买”的想法。
  
  从成本角度看,这种选择确实有诱惑力,换成华芯国际,大概率会欣然接受。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陈延森根本不在意研发成本的投入。
  
  反而,参与研发的人员越多、研发经费投入越高,他能获得的收益就越大。
  
  “李总,批次报告出来了,良品率53.7%!”
  
  助理推门而入,将一份文件放在华芯国际技术研发副总裁李绪武的桌子前。
  
  “哎,我们被高通坑了,Poly-Sion技术方案的栅泄漏情况太严重了,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不如HKMG的高k值、后栅极工艺。
  
  哪怕实现了28纳米制程的量产化,生产出来的芯片,都不如山星和湾积电。”
  
  李绪武瞥了一眼报告,忧心忡忡地说道。
  
  这帮老外阴得很!
  
  故意拿出有问题的技术方案,领着华芯国际走弯路!
  
  可让人无奈的是,弯路再难走也是条路。
  
  若没有高通提供的技术,华芯国际连方向都摸不着,只能在黑暗里瞎摸索。
  
  “李总,我们的优化速度很快,去年的良品率不到30%,今年都快接近及格线了。”
  
  助理站在一旁,耐心劝慰道。
  
  “可及格线有什么用啊!”李绪武苦涩地说道。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湾积电在20纳米制程领域,早就具备了量产能力。可惜梁劲松被星源科技挖走了,要是他能来华芯,凭他在湾积电、山星的从业经验,再结合欧美的技术底蕴,肯定能在2015年之前,搞定28纳米制程的商业化。”
  
  “李总,星源科技给梁劲松开了500万美币的年薪,刘总他,怕是舍不得。”
  
  助理压低声音,大着胆子说道。
  
  “整天抠抠搜搜的,怎么可能留住人才?”
  
  李绪武摊了摊手,一脸无奈。
  
  “笃笃笃——!”一阵敲门声传来。
  
  “请进!”助理回了一声。
  
  “咔嚓”一声!
  
  一名三十多岁、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拧开了房门,但他没往里走,而是退到了一侧,把路让给了后面的人。
  
  “老板,您怎么来了?”
  
  李绪武在看见门外的刘迅峰后,立马起身相迎。
  
  他心里多少有些发虚,因为几秒前,他还在背地里腹诽大老板。
  
  “刚收到一条新消息,星源科技在28纳米制程上的良品率,首次达到了96%。”
  
  刘迅峰眉头紧锁,边走边说道。
  
  96%?
  
  闻言,李绪武顿时愣在了原地。
  
  他是圈内人,技术出身,非常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行业意义。
  
  这是华国半导体一次巨大的技术跃迁!
  
  意味着国产芯片制造技术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代差,将从“落后4-5代”瞬间缩短到“落后1-2代”。
  
  28纳米是一个极其重要且长寿的工艺节点!
  
  它的性价比极高,能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汽车电子、微控制器、模拟芯片、射频芯片和CMOS图像传感器等领域。
  
  谁能第一个搞定这项工艺,各种荣誉、政策和现金补贴将会纷至沓来。
  
  其背后所蕴藏的经济效益,也尤为可观。
  
  此外,一条先进产线的运转,还能拉动整个上游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加速技术迭代和工艺趋于成熟。
  
  就拿EDA软件为例,顾名思义,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也是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环节的电子化工具。
  
  有工业化前提,才能开发出适配性更高、功能更强的EDA软件。
  
  为什么陈延森在买下紫晶半导体的生产基地后,才开始编写脉思(Mass)V1.0?
  
  原因很简单,产业实践是前置条件,必须先熟悉制造流程,才能设计出契合需求的电子软件。
  
  如果没有Fab工厂,直接去研发EDA软件,这就好比,让一个精通计算机编程的人,去研发电子菜谱一样搞笑。
  
  刘迅峰走到办公桌前,目光恰好落在报告上的“53.7%”的数字上,他微微一叹道:“我们追了三年,良品率刚过五成,星源科技半年就冲到了96%,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是天堑啊!”
  
  此前,他还在埋怨科学协会的胡锐晖和大基金,为什么不把技术和资金资源给华芯,反而投注在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半导体制造工厂。
  
  现在他明白了,与星源科技相比,华芯输的从来不是资源,而是眼界和魄力。
  
  陈延森敢砸上百亿买工厂、买设备、挖团队,敢让梁劲松拿着500万美币的年薪试错,而华芯呢?
  
  守着高通给的残次技术舍不得放手,连给研发团队涨薪都要再三核对成本,这样怎么跟人家比?
  
  “老板,我们都走到一半了”李绪武欲言又止。
  
  “我不是让你放弃,只是感慨一下罢了,我知道Poly-Sion技术与HKMG方案相比,存在劣势和缺陷,但终究是货真价实的28纳米制程工艺。
  
  星源科技就算搞定生产工艺又如何?陈延森一共就12台NXT1950i浸没式光刻机,每年的产能有限,等我们把良品率拉升到90%,照样不缺订单。”
  
  刘迅峰自顾自地坐下,摆了摆手说。
  
  “老板,湾积电内部像梁劲松这样的顶级人才还有不少,要不咱们也花高价挖一个团队过来?”
  
  李绪武试探着问道。
  
  “嗯,我先考虑考虑。”
  
  刘迅峰微微皱起眉头。
  
  他此次过来本是为了推进项目进度,没成想李绪武反倒先提了需求。
  
  “哎,抠个吧唧,跟着这种人干,真没什么意思。”
  
  李绪武默默吐槽。
  
  ……
  
  ……
  
  虽说星源科技在6月10日完成了技术突破,但对外公布的时间却是6月16日。
  
  上面经过了慎重考虑后,才选择由央视、国民日报和新华晚报联合报道。
  
  “王炸!星源科技取得重大突破,28纳米芯片已达量产标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