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你,只能代表自己 (第1/2页)
【你。
只能代表自己。
而。
无法代表他人。
不要试图代表别人。
否则。
你会很尴尬。】
别替他人立言,是清醒也是尊重
你站在地铁里啃着肉包时,总有人皱着眉说“年轻人怎么这么没公德”;你在朋友圈晒加班宵夜时,又会收到“打工人就该躺平”的评论——这些不由分说的“代表”,像不合脚的鞋,套在谁身上都硌得慌。人最容易犯的错,或许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当成所有人的标尺,总想着替别人站出来说话,却忘了:你只能是你,永远成不了“他们”。
去年冬天在楼下便利店,见过一场挺有意思的争执。穿羽绒服的大叔对着穿薄外套的小伙子叹气:“这么冷的天就穿这点,年轻人真不爱惜身体。”小伙子笑着晃了晃手里的运动包:“刚跑完步呢叔,我火力壮,穿多了反而热。”大叔却不依不饶:“我儿子跟你差不多大,穿三件还喊冷,你这肯定是硬撑。”最后小伙子没再辩解,默默拎着东西走了,大叔还在原地念叨“现在孩子就是嘴硬”。
其实大叔未必是坏心,只是把“儿子的冷”当成了“所有年轻人的冷”。生活里太多这样的时刻:妈妈总说“我觉得甜的好吃,你肯定也爱吃”,把桂花糕往你碗里塞;同事总讲“我讨厌团建,大家肯定都想宅家”,替全部门拒绝了出游提议。他们忘了,你可能从小就怕甜,同事里说不定有人盼着团建认识新朋友。用自己的“坐标系”丈量别人的世界,就像拿尺子量水温,永远量不出真实的温度。
更尴尬的是想替“群体”立言的人。前阵子刷到条帖子,有人说“90后都不爱走亲戚,过年就该各过各的”,下面立刻炸了锅。有90后留言“我每年就盼着跟表哥表妹凑一起打麻将”,也有人说“我奶奶身体不好,过年不走动心里不安”。后来发帖人删了帖,估计是没料到:哪怕是同一代人,成长环境、家境、性格千差万别,哪有什么“统一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