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 第三百一十八章 好儿子

第三百一十八章 好儿子

第三百一十八章 好儿子 (第1/2页)


  
  这至关重要的一仗打胜了,关键,赵俣在这一战至少消灭了一半金军的精锐,这其中大部分是女真人。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辽代生女真约十余万户,熟女真在辽末增至一万余户,两者相加不超过二十万户。
  
  若以每户平均三到五人计算,人数约为六七十万。
  
  另外,以渤海国故地的熟女真为代表的“系辽女真”,仅渤海国便有十几万户。
  
  综合来看,女真人总数估计为七八十万左右。
  
  另外,有观点认为,黑龙江地区的女真人在辽末金初约有八九十万人。
  
  而不论是哪种,这不到百万女真人中,还有老弱妇孺,真正能当兵的女真人,可能也就二三十万。
  
  一战,赵俣就消灭了差不多十万女真青壮。
  
  对刚刚才建国没多久的金国而言,这绝对是一场难以承受的重创,是能让新生的金国摇摇欲坠、根基动摇的沉重灾难。
  
  更何况,金国还有残辽这个对手,以及草原上的众多部落的挑战。
  
  说句不好听的,接下来,就算大宋不再继续打击金国,金国想要维持他草原霸主的地位都很艰难。
  
  漠北的强部之一,游牧于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由多个部落联盟组成,势力范围较广,拥有较强军事实力的克烈部。
  
  活动于阿尔泰山一带,“国大民众”,经济和军事都较为发达,与周边部落联系密切,是西部草原的核心势力之一的乃蛮部。
  
  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及克鲁伦河流域,由多个部落组成联盟,势力极度强盛,是东部草原的主要力量之一的塔塔儿部。
  
  分布在鄂尔浑河、色楞格河流域,以游牧为生,部落骁勇善战,与周边部落(如克烈部、蒙古部)常有冲突,具有一定实力的蔑儿乞部。
  
  位于阴山以北,虽规模不及前几者,但地理位置关键,是连接草原与中原的重要纽带,为辽朝守卫边墙,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汪古部。
  
  还有,此时尚未统一,内部包含多个分支部落的乞颜部,也就是蒙古的前身。
  
  这些部落各自占据不同区域,相互之间既有争斗也有联盟,共同构成了草原的政治格局。
  
  它们会让遭到大宋重创的金国成为草原上的霸主吗?
  
  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就算金国不再遭到歼灭有生力量,二十年都恢复不了国力。
  
  而有这二十年时间,大宋的工业革命将彻底完成。
  
  到那时,甚至根本不用到那时,大宋就可以横扫草原,彻底解决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实际上,现在赵俣也可以尝试灭掉金国,只是由于现在交通还不便利,灭金的成本肯定很大,收益还小,关键治理成本大。
  
  而要是等几年,等大宋的火车和汽车彻底诞生,这些就全都不再是问题了。
  
  所以,仗打到这个份上,赵俣已经可以收手了。
  
  然而,话又说回来,大宋都已经打赢了此战,不收回点好处,那赵俣不是纯赔吗?
  
  这可不是赵俣想要的,哪怕他不缺金国那点钱。
  
  于是,让宋军休整了一天,赵俣就任命刘法为都元帅,童贯为都监,宋江为副元帅,宗泽为副都监,率领北府军、虎贲军、西军、神机中军北伐,去追童贯和他率领的那五万轻骑,目标是逼金国求和,缴纳战争赔款,弥补大宋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辽军在休整后,也在耶律淳的率领下去夺取辽中京了。
  
  北伐的宋军离开后,剩下的宋军继续打扫战场。
  
  与此同时,赵俣已经在自己的一众亲军、神机前军、神机左军、神机右军的护卫下返回了燕京城。
  
  大胜凯旋,赵俣受到了燕地辽民的热烈欢迎。
  
  自从崛起以后,金人接连发动侵略战争,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辽地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给辽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如今赵俣率军大破金军,给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带来了久违的安宁与希望,燕地的辽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又怎能不将赵俣视为救星?
  
  燕京城内,彩旗飘飘,锣鼓喧天。百姓们自发地走上街头,夹道欢迎赵俣的归来。
  
  赵俣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眼前热情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时的军事成果,更是大宋重振声威、赢得民心的关键一步。
  
  同时,赵俣也明白,未来的路还很长,金国虽遭重创,却未必会轻易就范,草原上的诸多部落也有待解决,大宋想要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还有诸多挑战等待着他。
  
  回到燕京的皇城后,赵俣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了手下的大臣和谋士,商讨下一步控制草原的计划。
  
  游牧民族如同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宋朝时就不多说了。
  
  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两宋都是亡于北方的游牧民族。
  
  到了明朝。
  
  明朝初年,朱元璋以雷霆手段清扫北元残余势力,迫使元顺帝逃往漠北,但蒙古并未因此消亡,而是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等部,这些部落各自为政,彼此争斗不休。
  
  朱棣上台后,更是以五次亲征漠北的壮举,试图将蒙古彻底纳入掌控。
  
  明军的这些战役虽重创蒙古势力,却未能根除其威胁,蒙古各部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明朝对蒙古的治理不仅局限于军事层面。
  
  明朝曾经试图通过关闭边境马市,切断蒙古获取粮食、铁器等物资的渠道,迫使其臣服,但经济封锁反而刺激了蒙古的劫掠行为。
  
  后来明朝又试图通过“以夷制夷”来分化蒙古各部,例如扶持瓦剌对抗鞑靼,不过这种策略如同饮鸩止渴。
  
  瓦剌在也先领导下迅速崛起,“土木堡之变”更是成为明朝的奇耻大辱,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北京城岌岌可危,暴露了这种军事策略的局限性。
  
  即便后期明朝通过“隆庆和议”开放互市,试图以经济手段缓解冲突,但蒙古各部仍未真正归附,边患依然频发。
  
  此外,明朝的边防体系也暴露出严重问题,明初设立的奴儿干都司、哈密卫等边疆机构,因距离遥远和补给困难等问题,难以长期维持。
  
  加之明朝后期国力衰退,财政开始拮据,边防军士常常缺饷,战斗力更是大不如前。
  
  蒙古首领俺答汗甚至在明朝末期兵临北京城下,迫使明朝妥协。
  
  这种军事上的被动,让明朝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蒙古问题。
  
  相比之下,清朝后来的盟旗制度和宗教控制,远比明朝的卫所制度更为深入和持久。清朝再辅以联姻和八旗制度,就彻底驯服了蒙古,蒙古各部俯首称臣,甘愿融入大清版图,长达数百年未生叛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