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创造“慈安”和“慈禧” (第1/2页)
…
不得不承认,萧瑟瑟给赵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而且是一个很可行的思路。
历史上,耶律淳在被拥立为北辽皇帝后,其在位仅三个月,就驾崩了。
在耶律淳驾崩之前,因当时辽朝已濒临灭亡,耶律淳的统治更多是在危机中维持残局,表现得其实很一般。
当时耶律延禧被金军追击逃亡,辽朝统治崩溃,辽南京(也就是燕京)地区的官僚、贵族为自保拥立耶律淳,形成北辽政权,但疆域仅局限于燕云部分地区。
外部面临金军的猛烈进攻,同时北宋王朝也趁机出兵北上,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北辽处于两面夹击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耶律淳只是做出了很有限的应对,更多的还是无奈。他登基后迅速任命李处温等大臣,试图整合残余势力,维持南京地区的秩序,暂时凝聚了辽朝残余力量。对赵宋王朝采取强硬态度,击退了童贯率领的宋军的进攻,暂时缓解了南方压力;同时试图与金议和,但未被接受,外交空间极小。
因缺乏耶律延禧的正统性支持,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如部分将领仍效忠耶律延禧),且军事力量薄弱,难以抵挡金军的攻势。
耶律淳的统治是辽朝灭亡过程中的短暂插曲,他虽试图挽救危局,但受制于客观形势(金军强势、北宋大军压境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辽朝根基瓦解等),最终无力回天。其在位期间的举措更多是被动应对,未能改变北辽覆灭的命运。
总体而言,耶律淳的表现体现了乱世中割据势力的挣扎,虽有维持统治的努力,但受限于时代与实力,最终成为辽朝灭亡的历史注脚。
说穿了,根据耶律淳在历史上的表现,就算有赵俣扶持他,他能不能给完颜阿骨打构成威胁,真不好说。
所以耶律淳其实也不是最好的人选。
只是在此之前,赵俣没有更好的选择,才想选耶律淳。
可现在,萧瑟瑟给赵俣提供了太后执政这个新的思路,赵俣的心思一下子活了。他根据萧瑟瑟的思路想到了一个更好、更可行的主意。
与此同时,赵俣冲萧瑟瑟摇了摇头,拒绝了萧瑟瑟的毛遂自荐。
见此,萧瑟瑟大失所望,甚至在心中生出对赵俣的怨念。她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智与对局势的深刻洞察,能够成为左右辽国的未来、甚至是左右天下格局的关键人物。然而,赵俣这轻轻的一摇头,如同寒风中的冰刃,瞬间将她满腔的热情与希望切割得支离破碎。
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萧瑟瑟不惜把她的亲姐姐和亲妹妹甚至她全家都献祭给赵俣。
更关键的是,如果不能说服赵俣,萧瑟瑟可能就无法救她的儿子耶律敖卢斡了。
加上,后宫中的女人,没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而萧瑟瑟给赵俣生的两个儿子铁定不可能继承赵俣的皇位,那耶律敖卢斡就是萧瑟瑟唯一的机会。
再加上,对故国的感情。
萧瑟瑟的心绪如秋风中翻飞的落叶,既飘零又带着不甘。她望着赵俣那深邃而复杂的眼眸,试图从中读出一丝转机,却只见坚决与冷静。
赵俣深知,权力的游戏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更不容许情感的羁绊成为决策的累赘。他虽欣赏萧瑟瑟的智谋与勇气,但在这波谲云诡的政治棋盘上,每一步都需精准无误,不容有失。
而且,萧瑟瑟能让自己这个现任去毒死她的前任,虽说耶律延禧也确实差得没边了,而且给萧瑟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说萧瑟瑟和耶律延禧有仇都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仍可见萧瑟瑟的手段之决绝,心肠之硬朗,实非常人所能及。
赵俣心中暗自思量,‘这娘们肯定是个狠人,若是将她置于权力核心,一旦局势有变,她是否会为了自保或更大的利益,转而背叛我?’
这份疑虑如同暗夜中的阴影,悄然笼罩在赵俣的心头。
赵俣还有一个更大的疑虑,那就是,要是让萧瑟瑟回辽国,再让她拿到辽国最高的权柄,她会不会养几个面首?
‘如果是那样,那我绿帽不得起飞咯啊?’
赵俣不觉得自己想多了。
李治对武则天够好吧?
武则天曾是李世民的才人,跟了李世民十几年,李治不顾礼教束缚,将她从感业寺接回宫中,后立为皇后,这在当时是多大的突破?
李治晚年身体不好,让武则天参与朝政,并称“二圣”,甚至让她代为处理政务,赋予她前所未有的权力,这对她是多大的信任和包容?
整体上,武则天在后宫的地位始终因李治的支持而稳固。
一位皇帝对一个女人好到这种地步,应该说是至极了吧?
可武则天呢?
在李治死后,她篡了李家的江山不说,还大肆豢养面首,如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等,他们在武则天的后宫中肆意享乐,在武周朝廷中飞扬跋扈,甚至干预朝政,将大唐帝国的尊严践踏于脚下。
更有甚者,武则天为了掩盖自己的丑行,不惜对她和李治亲生的子嗣痛下杀手,李显、李旦等人在其淫威之下战战兢兢,大唐的皇室血脉几乎断送于她手。
武则天的行为,无疑是对李治深情、信任和包容的最大讽刺。
而这并不是孤例,历史上有无数类似的例子可以证明,让女人得到权力,她们往往会做出令人瞠目结舌之事,或疯狂,或残忍,或将权柄视为私有玩物,肆意挥洒以满足一己私欲。
赵俣深知,权力如烈酒,能令人沉醉,亦能令人迷失,而女人涉足其中,更易被其腐蚀,变得面目全非。
虽然萧瑟瑟失落不已,甚至对赵俣生出了怨念,但她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乖巧地拱进赵俣的怀中,轻启朱唇,声音柔和地向赵俣解释:“许是臣妾请官家去诛杀辽主,教官家误会臣妾蛇蝎心肠。许是官家忧心臣妾回到辽国,不守妇道。又许是官家心中有丘壑,觉得臣妾才疏学浅,难以担此大任。不论哪点,臣妾皆无法自证清白,臣妾也不屑于自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