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8章 发展的秘方(第一更,求订阅) (第1/2页)
“真的很了不起啊!”
在酒店的房间里,看着电视节目中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良玉的采访,无论是梁国铭,还是考察团的其他人他们都忍不住如此感叹着。
他们所感叹的是什么呢?
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李良玉。而是在过去的20多年中,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取得的科技上的成就。
“短短20多年中,十几个人获得诺贝尔奖……这,”
坐在沙发上的领导看着电视,忍不住感慨道。
“难怪我们会落后啊!人才,人才匮乏啊……”
领导的话音刚落,那边就有人接腔说道。
“他们之所以能够发展的这么快,就是因为当年用汽车洋楼把那些优秀的人才都哄到了这里。都去帮他们去发展,帮他们去建设了。”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周围的人一阵赞同。在过去的一个多星期里,他们在这里所受到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那怕是他们之中有人有过留学欧美的经历,但是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那种冲击并不仅仅只是沿着海岸线耸立的一栋栋摩天楼,也不是路上的车水马龙,甚至不是这里的人们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富裕的生活。
而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短短的33年里建设起来的——这甚至还包括他们刚刚返攻回来的那一年,那时候二战还没有结束。
当二战的硝烟还没有消散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在战争尚未结束时,他们就制造出了汽车,飞机。就盖起了摩天楼,就开垦了大片的热带种植园。
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就在雨林之中耸立了起来。
而在此之前这里是什么模样呢?
就是一片热带雨林,一片只出产木材和橡胶的热带雨林,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工厂都没有。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仍然在短短的33年里成就了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的奇迹!
而这也正是给他们带来极度冲击的地方。
“是啊,就是因为当年他们有了足够的人才,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在科技上取得那么大的进步。”
“哎,棋失一着啊!”
一时间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的在那里说着这些,在他们的言语中似乎也找到了这里发展的秘诀——人才!
因为有了人才,所以他们才能够取得在科技上的突破,因为有了人才,他们才能够取得经济上的辉煌成就,因为有了人才,他们才崛起于雨林之中。
归根到底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两个字——人才!
“看来,这个人才,才是发展科技,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基础!没有人才发展是不可能的!”
领导的真知灼见,让周围一片称赞之声,无不是称赞着领导的眼光。
“就是这些天参观考察的一些亲身感触吧。人才的作用,一定要重视起来。”
领导一边这么说,一边对身旁的秘书说道。
“把这些都写到报告里,等回去之后先给部领导看,然后再上报给高层。”
在领导说的这些的时候,坐在不远处的梁国铭心里表示赞同的同时又浮现出了一个数字。
“5391美元!”
这个是sEA去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而按照他在报纸上看到的数据,他们今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肯定会超过6000美元。
有时候,数字是更具备说服力的,这数字隐藏着的是什么呢?
是这里的人们富裕的生活。
是这里经济以及方方面面的综合实力。
这也是过去这些天他们所感受到的冲击最大的地方。
这些冲击都是源自于人均6000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
当然了,他并不能去这么说,这么多年的经历告诉他,有时候话还是要少一点的为好。
但是他内心之中所感受的震撼却是难以掩饰的,这天晚上他站在酒店的阳台,感受着从太平湾吹来的徐徐晚风,然后默默的抽着烟。
“老梁,你一个人在这在想什么?”
听着身后的声音,梁国铭笑了笑,然后说道:
“这么多年才知道双峰驼是产自于这里。”
他扬了扬手中的香烟,说道:
“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盐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卖这种美国香烟的。”
“哈哈,谁能想到居然是假货。”
王智远一边笑着一边也点着一根香烟,他先抽了一口,然后又说道:
“都几十年了,这个味道可一丁点都没变过,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如此感慨之余,王智远把目光投向远处的太平湾,太平湾里停着不少游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