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4章 录像机里的世界之门(第三更,求订阅) (第2/2页)
“明晚上有时间不?”
高阳明以为是所里要加班赶项目,扒了口饭点点头:
“有,怎么了?要加夜班?”
老刘却摆了摆手,嘴凑到他耳边,声音压得更低:
“不是加班。下午下班后,你跟我去资料室,有些‘资料片’一起看看。”
“资料片?”
高阳明愣了一下,刚想追问,老刘却冲他使了个眼色,端着餐盘转身去了别的桌——食堂里人多眼杂,有些话不方便多说。高阳明心里犯着嘀咕,却也没再多问,只想着下午下班后跟去看看究竟。
傍晚六点,下班铃声刚响,高阳明就跟着老刘往资料室走。研究所的楼道里渐渐空了,只有零星几个加班的同事还在办公室里忙活。资料室平时只在白天开放,此刻大门虚掩着,老刘推开门,示意高阳明赶紧进去。穿过摆满书架的外间,里侧一个挂着“内部阅览”牌子的小房间门也开着,高阳明一进去就愣住了——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挤了二十多个人,全是研究所的同事,有年轻的技术员,也有头发花白的老研究员,大家挤在几张木连椅上,有的甚至站在墙角,眼睛都巴巴地盯着房间中央的那台彩色电视机,脸上带着既期待又紧张的神色。
“怎么这么多人?”
高阳明心里嘀咕着,刚站定,老刘就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高阳明,赶紧坐这儿!”他指了指墙角一个空位,高阳明挤过去坐下,才发现老刘顺手把房间门反锁了,还拉上了窗帘——这阵仗,倒像是在做什么秘密的事情。
“人到齐了吧?那咱们准备放了。”
老刘走到电视机旁,旁边还摆着一台他下午特意从器材室“借”来的录像机。
高阳明记得,上个月这台录像机刚进所里时,他第一次见,曾被深深震撼过——那么一小盘黑色的录像带,居然能播放完整的画面,比电影胶片方便太多。也是通过几盘科普录像带,他才第一次直观看到西方的工厂、实验室,对那些精密的仪器有了概念。
只是今天,老刘说的“资料片”,到底是什么?
“老刘,今天看啥?”
有人忍不住小声问,语气里带着期待。
老刘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录像带,上面印着几个模糊的英文单词,他有些得意的说道:
“《长安日记》。”
“《长安日记》?”
高阳明心里咯噔一下,从没听过这个名字,既不像技术资料,也不像科普片。但是他下意识的意识到这或许和长安有关。
旁边的同事也互相看了看,显然都没听过。就在大家疑惑时,老刘已经把录像带插进了录像机,按下了播放键。
电视机屏幕亮了起来,先是一段模糊的片头,很快,画面里出现了长安街头的景象——宽阔的公路路,两旁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穿着时髦的男男女女走在街边,有的骑着亮闪闪的摩托车,有的坐进了造型别致的小汽车里。直到这时,高阳明才反应过来——这哪里是“资料片”,分明是一部西方电影!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电视机里的对白和背景音乐。当画面里的公主出场时,她穿着华丽的长裙,笑容明媚的出现在电视荧幕上的时候,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哇”了一声,又赶紧捂住嘴,眼神里满是惊讶——他们从没见过这样鲜活又精致的女性形象,比画报上的人物生动太多。
接下来的时间里,小房间里的气氛随着剧情起伏。看到公主和记者骑着摩托车在长安街头穿梭,风扬起他们的头发时,有人忍不住低低地笑了;看到两人坐在露天咖啡馆里,面前摆着精致的甜点和咖啡,又有人轻轻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羡慕。
对于在过去十几年中只看了十几部电影的他们来说,眼前的这部电影精彩程度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而更让他们惊讶的是电视机里所呈现出来的那座城市的繁华,富足,更是惊呆了他们所有人。
“你看那街上的汽车,可是比咱们这边多多了。”
“还有那房子,都是小洋楼,看着就宽敞。”
“你看你看,他们家里还有电话!”同事们忍不住小声议论,声音里带着惊叹,还有一丝难以置信。
就在这时,一直盯着屏幕的老刘突然随口说了一句:
“你们知道吗?这片子,是二十多年前拍的。”
“什么?!”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房间里瞬间炸开了锅。有人猛地坐直身体,眼睛瞪得溜圆:
“二十多年前?这是二十多年前的长安?”
“他们那时候就有这么多汽车和摩托车了?”
“我还以为这些都是现在才有的……”
高阳明也愣住了,手里攥着的衣角不知不觉皱成了一团。他想起昨天晚上跟妻子说的“差距”,那时他只知道技术上的落后,可此刻看着屏幕里二十多年前的长安街头——那些奔跑的汽车、明亮的商店橱窗、人们脸上轻松惬意的笑容,他才真正明白,这种差距不仅仅是一块处理器、一台电子计算机,而是他从来不曾想象过的那种差距。
电视机里的剧情还在继续,公主和记者的笑声透过扬声器传来,可小房间里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大家重新看向屏幕,只是眼神里多了些复杂的情绪——有惊叹,有羡慕,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沉重。
高阳明靠在墙上,看着画面里繁华的长安,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长安。
电视里的长安比他想象中的更加繁华,更加的富裕。但这还是20多年前的长安!
想到这儿,他看着电视机里播放的画面,虽然电影的内容依然是那么精彩,公主依然是那么的美丽,可是,他的心情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也都要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