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镛记酒家,一见如故 (第1/2页)
镛记酒家有两层,十分宽敞,大堂能有三百多平米。
今天又是星期天,此时真是高朋满座。
小秋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空桌。
他苦着一张小脸,回头朝骆梓荣撇嘴。
骆梓荣一扬手指指楼上。
“没事,去包厢吃。”
小家伙一下子又欢脱起来,往楼梯走去,跟一个酒楼伙计说,他们四个人要一个包厢!
大家走上二楼雅间,这间不算大,但是临着窗,看看街景也不错,而且比较安静。
这顿饭吃下来,傅红雪和骆梓荣两个气味相投的人,相处融洽,也更加熟悉了彼此。
长这么大,骆梓荣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小心翼翼的提防下而活着。
在樾南时,要防备战乱中的乱党,和流民之中的歹徒。
到了港城,又要小心那几个大佬,十年过去,由于当年结仇之深,他们一定未曾放弃寻找骆兆华的儿子。
必然想斩草除根,报得当年的仇恨。
因此,他的心一直是封闭的,处于一个孤独的世界,在学校只是埋头学习,也没什么朋友能够深交。
今天还是第一次向人敞开心扉,谈的最多的是在樾南的那些有关生存的曲折经历。
关于港城有关的,没有提及。
傅红雪对这个十六岁就能读港大建筑系二年级的人,心里也充满着钦佩,天才学霸,谁不羡慕呢。
再听听人家这些流离失所的经历,还挺有传奇色彩的。
她知道,对方说起来轻松,实则是十分沉重的往事。
她也讲到了自己的身世,如今也没什么可隐藏的。
提到自己是内地沪市资本家的后人,却同样是流离失所的孤儿。
父母双亡,惨遭没人性的哥嫂抛弃,把十四岁的她独自留下,要面临抄家的境地,能不能活还两说。
这些经历,比骆梓荣在樾南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
“傅姑娘,我觉得,你是个比我强大得多的人,我从未见过像你一样的女孩子,不论拳脚还是精神世界,真让人佩服。”
傅红雪粲然一笑:“彼此彼此,你也不赖,至少……学习比我好哈哈~在读书这方面,你是天才,我是凡人!”
两人相谈甚欢,傅红雪觉得其实骆梓荣是个很好相处的人,心思缜密,聪明绝顶,但为人坦荡荡。
他能一直照顾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不只是为了还黄廷和小秋的家人当初施予的一点恩情。
更多是人性中的大善,一种侠义。
说到学业,骆梓荣侃侃而谈,说其实当下最好的专业,排名第一是医学专业。
港岛人口密集,医疗需求很大,而且医生的社会地位高。
排名第二是机械工程,他也曾经考虑过这个学科,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最喜欢的建筑专业。
业余时间,也自学一些金融管理方面的知识。
傅红雪笑着说:“我有个朋友,叫孙盛东,就是港大机械工程专业的教授,你认识吗?”
“……我过去帮了他不少,现在来到港城,他也在帮我做些事。”
骆梓荣说他知道孙教授,不过不认识对方,那也是位很受师生推崇的教授,在港大十分受尊敬。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人,傅红雪心里清楚,七十年代,港城的经济起飞,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