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缘分天注定 (第1/2页)
骆梓荣拍了拍院门,狡黠的眼睛从门缝里看见,那个六十岁左右的阿伯放下手中的东西,已经朝门这边走来。
对方一把将门打开,皱着眉看了两眼,似乎很快就能明白这三个孩子的来路。
不是偷渡客就有鬼了。
哎,这个有一米七出头的半大孩子,长得真够靓仔的。
那双狭长的眼睛格外有神,五官精致立体,这爹妈是怎么给生的啊?
再看另外两个,嗯,肯定不是亲兄弟,长得一点都不像。
一个黑黝黝的小子,加一个小可怜一样的小不点。
长得倒是都可以,不过每个都瘦瘦弱弱、脏兮兮的,怎么看怎么像难民。
他的心稍微软了一些,家里就有两个小孙子,都是这个年纪。
“你们有什么事?”
骆梓荣一双眼睛盯着对方,用粤语说道:“阿伯,我能不能买点吃的?另外想打听一下,在哪里坐去尖沙咀的小巴?”
说着,他掏出了一张十块钱的港币,递了过去。
老伯有点意外,这三个难民一样的孩子,竟然有钱,出手就是十元。
要知道他起早要去市场卖的海鲜,才三四毛钱一斤,十元钱能买二三十斤。
只是三个孩子,算了,给他们拿点吃的吧。
老伯让他们都进院子里来等,也没接那张纸币,转身去厨房拿了给家人留出来的半锅海鲜粥,三只碗,三个勺子。
院子里有一个晾晒东西的长条矮桌,就放到那桌子上,拿着锅直接倒了三碗。
“喝吧,不够自己继续倒,都给你们。”
骆梓荣一直仔细盯着他动作,他已经习惯了对一切都要倍加小心。
而后将那张十元钞票塞在老伯的手里。
“谢谢了!”
老伯看了看手里的钱,想了想,转身又回了趟屋子,很快拿出来几件衣服。
两个小孙子的衣服各拿了一身,都是旧的,但洗的干干净净。
那个大点的少年,就凑合穿一件他儿子的衬衫吧,身高差不多,都是一米七二左右。
这件还是半新的,没舍得扔,但是也不穿了,藏蓝色。
他留意到最小的那个小不点,鞋已经丢了一只,还在打赤脚。
又把老伴儿给小孙子做的一双在家里穿的手工布鞋翻了出来。
还是新的,这个不值钱,自己家做的。
一摞东西都拿出去,放在矮桌的一边。
“这些都给你,衣服是旧的,但是很干净……值了你的十块钱。”
骆梓荣几口就喝下去一碗粥,把碗放下,连忙再次谢过他。
嗯,碰上了一个好人。
他们吃完了,赶紧就在院子里换了衣服。
两个小的毫无顾忌,直接脱了衣裤就换。
骆梓荣只有一件藏蓝衬衫,把这个换了。
自己那个脏兮兮的灰色背心脱下来,连同他俩的旧衣服卷在一起都不要了。
阿伯指了指一个垃圾桶,示意他丢在那里就行。
“我呢,现在就要去城里的市场,把你们带过去吧,那边有去尖沙咀的小巴,车票五毫(五毛钱)。”
阮东秋和黄廷吃得饱饱的,又换了衣服,终于缓过来一点。
小秋一看,还有给自己穿的新鞋,一张小嘴咧开,轻声说:“谢谢阿伯!”
随口还用樾南话对黄廷说:“阿廷哥,你瞧我有新鞋子!”
老伯一听,心里暗想,原来不是内地来的,是樾南难民。
他也没收拾,就把锅碗还放在那,推起一辆装了海鲜的板车出了门,让他们跟着走。
走了一段路,忍不住问了句:“你们应该去找难民营吧,要不难道还睡在马路上不成。”
骆梓荣答道:“我是港岛人,在这里出生……我家在九龙那边,不用去难民营。”
这里的难民营里很多人,最后都要去欧洲一些国家被收容的,去那边谋生。
他要带着小秋和阿廷都留在港城,等下去给他俩办个身份证明。
自己的那张也丢了,不过去查一下,能查得到,补办一张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