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感谢 (第1/2页)
于是第二天上午还开会研究,到下午才来找让卫东去市里面参与座谈会的江州各部门就扑了个空。
让卫东一大早在厂区让洪天成挑选出十来个生产骨干,服装厂、卫生巾厂、基建团、电子厂,甚至后勤、修车厂都这样各十来个名额。
几十号人尽量选没咋出过门,工作努力踏实的人选,由老耿爱人带领,乘坐到沪海的客轮顺江旅游兼出差。
让卫东还请报社那位摄影记者跟旅游团走,顺便可以拍拍商州新城、夔门景致。
自己则带着主编和文字记者参观过电子大厦,等软件公司的老黄点了队人马跟着这一家直飞沪海。
中午就走了。
实在是这个阶段无论是支持力度、产业基础、战略前瞻甚至高校规模,沪海都吊打江州。
从航班落地后,吴生云带七八辆车迎接,直奔附近的国际社区、电子产业园。
哪怕周围蛮多地方还是田地、浜泾河道的农村,已经涌现出太多目不暇接的新场面了。
甚至包括沪海其他地产开发公司,也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方的主动性。
就在国际社区周围,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好多正在建设的工地,到处都是塔式起重机的林立场面,让记者忍不住频频咔嚓。
最领先的还是让卫东他们这一路的先行者。
“新中式风格的国际社区”街道已经初见规模,但这里不是简单的小区建设,不是有几栋楼就赶紧卖。
而是要构建出商业街、住宅区、景观公园等社区化规模,才会闪亮登场。
对于之前八层楼以上都算是新建筑的内地,现在能建个高楼就是房改的全国各地,不啻于断层领先。
让卫东开着十来座的面包车,给记者和老黄介绍的时候,都对沪海领导的前瞻性赞不绝口。
这个国际社区的概念是他来时,人家就已经敲定,只是没人能做,正在纠结要不要耗费巨资找港台方来做。
方向才是最重要的战略关键。
至于实施不过是个技术性的细节。
然后一整片土建施工的国际社区,在电子产业园面前又成了小巫见大巫。
这个定位更是在国际社区前,恰恰也在各种沪海市凑出来的电子产业,不太具有国际领先性,正在拼命到处招揽港台日厂商入驻阶段。
苹果代工厂带动的电脑产业各部分,包括真空电子厂搞出来的显像管、显示器厂。
彻底奠定了整个规模和局面。
成片整齐漂亮的现代化厂房,已经有一两年绿化出效果的园区环境。
都比江州经开区,本来作为全国第一座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开发区要反超好多。
说到底,东升厂区在让卫东的捣鼓下,还是带着浓厚的国营大厂,甚至有点地主堡垒的气息。
就这,也跟旁边的港商工业园、西山电子群一起,是江州经开区唯三的优等生。
全都是东升系产业。
其他江州企业根本跟不上。
可沪海这里,除了苹果系这几家,其他随之而来的港台日企业已经开始扎堆儿了。
起码车队经过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地段的时候,各种明显外籍、港澳台穿着打扮的人来人往密集出现。
让卫东还看见“缤纷KTV”已经挂出“试营业酬宾”的牌子。
就怂恿董雪晴带孩子和拉姆卓玛去玩,不然凤雏只要不跟他亲热说话,就埋头在折迭电脑上。
车上不是伤眼睛嘛。
加上两位道姑一起被送进去。
让卫东还故作娴熟的帮着在柜台边的小超市点了一堆吃喝,董雪晴马上露出满脸贼笑。
好像在说你还说没唱歌跳舞,这不是露马脚么。
让卫东赶紧跑。
实在是接下来就大量练腿儿。
他现在终于有点体贴老婆的觉悟了,还是秦羽烨拔苗助长的结果。
现代化电子厂房,都是动不动几百米长的巨大无尘空间,进入后只能走着看。
组装厂、显示器厂、显像管厂、主板厂……
全走下来就是几公里起步。
让卫东带着记者和老黄他们挨个儿介绍。
江州也在搞,但规模很难上到沪海这个级别档次,实在是江浙沪有太多电子企业可以转产提供熟练工了,设备搬迁安装,也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时不时出现的外籍工程师,也没有在平京切诺基那种防备陷入阶级斗争的不适。
软件公司的各位立刻如获至宝的进入代工厂软件楼,有从西山产业群派过来的人手,带着他们考察学习“合资”企业完全不同的先进模式。
让卫东则带着记者挨着继续参观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