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唯有心正直 (第1/2页)
可让卫东这时候又体现出他为什么在这个年代能稳稳的赚这么多了。
喝了一杯思忖下点头:“可以做,但我们不是做买卖,而是把这些二手起重船从HK进口过来翻新后自用,按照合资企业设备进口缴税,然后分发给长江沿线的各分公司使用,也能帮他们增加效益。”
卖给谁?
这会儿哪有这么多人有百万资金买起重船。
关键一旦买卖就涉及进口商品销售利润报税,这巨大利润怕是能砍头!
索性全部给自己人建立各地的船运装卸公司,光凭这么一条船养一堆人,就能在各地吃得满嘴油。
长江沿线六七个省,几十个县市分配下去,哪怕在有起重设备的大码头都不愁生意。
单靠这个都能成立家装卸集团公司。
可让卫东的布局是为了这点装卸生意吗:“这个阶段用起重船足够了,但接下来发展肯定要进入到集装箱时代,我们先拿这个培养人,培育市场,等到某地有稳定大量的货运需求了,我们就上集装箱码头,上港机,等到长江沿线的港机铺满了,震华一定是世界一流的港机厂,我们国集也绝对能帮助国内企业获得巨大发展!”
钟震华拿着黄酒杯都凝固了。
他五十多的高级工程师,本该接近退休的年纪,却选择下海开拓事业,充满了普通人不具备的那种人生拼搏劲儿。
现在却有种班里出个学霸的感觉,而且是大家都在考大学的尖子班,这是个几岁大的少年班天才。
就不得不把仰望拉满。
连他都只是专注于把产品做好,踏踏实实的一台台港机做好,用价廉物美去换取市场份额,去获得全球市场认可。
看看这几岁大的娃,人家是跨行业的布局!
用一堆破铜烂铁来铺垫培育,后面可能多少亿的港机,都不过是这个大战略中的一部分。
带来的是整条长江航运上的货运能力飙升。
国集集团拼的是植根长江航运到全世界!
已经晚了几十年的国集,凭什么到世界上去竞争?
如果单凭在沪海、鹏圳这些远洋码头出货,其他集装箱巨头都能做到,没准儿像沪海港这些权衡下更乐于接受世界巨头的合作。
但国集如果是把长江沿线都布局完成,所有沿线的产品直接运到沪海报关验关出口,这就是其他集装箱公司不具备的独特实力。
而且让卫东知道,江州这些特大码头后来是搞了保税港的,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集装箱直接报关进出口,从这里就能运出海,最多只在沪海等远洋码头转装下。
这样国集基本上就能垄断整个长江的集装箱运输!
本就带着国字号的成分,这么干不就从无到有的打下天地了?
反正坐在旁边的老耿、池世明、老章满脸习惯的基操勿六,主力招呼好其他人。
好几秒,钟震华才探身要求碰个杯:“现在我相信鹏圳码头、国集会在卫东的带领下光芒万丈了,的确,长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内河运输地位,你把这经营好了,就一定会走向世界!”
反而让卫东有点意外:“长江独一无二?不是说尼罗河最长,亚马逊最大吗?”
钟震华跟他喝了,才坐下摇头:“不能光比长,比水量,要比实际运输量,尼罗河是大,十来个国家共享,而且看似长,水流量还不到长江的十分之一,中下游更是经过撒哈拉沙漠蒸发量巨大,航运价值很低,几百万吨的量比长江一条支流都差,有什么用?”
桌上都安静了。
听他侃侃而谈:“亚马逊河水量大、覆盖广,是长江的几倍,可三国共有就不好治理开发,99%的流域都是无人区,野生河流有什么用?几千万吨罢了。”
男人最喜欢聊这种话题,尤其喝了两杯:“苏廉内河发达,可他们都是南北向加高纬度,没有运输价值还要结冰,阿三的恒河流量大,可浅滩众多难以加大货量,勉强到千万吨级别,最难受的是出海口在孟加拉。”
“唯一能稍微媲美接近的,就是花旗的密西西比河,去年我记得是两亿还是三亿吨,我们去年就是两亿吨,可你要知道,前年我们才一亿六,83年一亿三,因为八三年才允许民营船只进入航道,所以每年都在飙升,如果像卫东这样整合起集装箱和装载能力的话……不敢想!”
说到这里,真是一群男人喝了酒就容易气血上涌,主动举杯:“一起敬这个梦想!”
让卫东哈哈哈的跟着举杯:“敬梦想!”
没错,就是八三年那个什么车船政策,允许个人买车买船,他顺势去学了车,开着大卡车跑全国。
直到现在居然要集结天下长江货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