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三章:老熟人,老地方! (第2/2页)
但是,想要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仅凭这些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之所以要以个别谈话为主,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家聚在一起顾忌太多。
毕竟谁也不会当着别人的面指责他人的不是,更不可能毫无忌惮地对某位领导予以具体评价。
孙月婵走进办公室以后,李儒京端茶倒水,忙前忙后地对着孙月婵开口说道。
“孙姐,你坐,你喝水,你吃桔子……”
他的热情就像一把火温暖了孙月婵书记的心窝。
孙月婵闻言一笑故意对李儒京开着玩笑说道。
“我得提醒你啊,李儒京同志,虽然咱们关系很熟。”
“但现在是例行谈话期间你这么搞区别对待让别人知道了,恐怕会有想法啊!”
李儒京闻言一边将剥好的桔子给孙姐递了过去振振有词地说道。
“能有什么想法?我这不是为了消除谈话对象的戒备,利于开展谈话工作吗?”
“更何况这是谈话,又不是审讯没必要搞那么紧张。”
做人要懂得感恩,人家孙姐对他多好啊,在汉江任职的时候护着他支持他包容他。
哪怕他离开汉江到了山水孙姐还特意让陈省长关照他,后来到江州就更不用说了。
当孙月婵知道他搞扶贫缺投资直接介绍了两个大老板过来。
所以他对孙姐好一些,那是应该的。
孙月婵笑着接过桔子,掰了一瓣放进嘴里对着李儒京说道。
“就你会说!”
当年她就知道作为下属的李儒京不但能力突出踏实肯干,而且这一张嘴尤其厉害一般人根本招架不住。
孙月婵吃了一个桔子以后也是拍了拍手对着李儒京继续说道。
“行啦,就不耽误你时间了,想问什么尽管问。”
“无论是做为你的姐姐,还是做为北江市的负责人,我都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全力配合你的工作。”
听听人家这一番话说的,公私兼顾,水平至少有好几层楼那么高。
孙月婵知道李儒京的时间很宝贵就个人谈话这一项,按照惯例从头到尾至少也得谈个三四百人。
而整个巡视组一共才九人就算平均摊派,一人也得负责四十多个对象。
孙月婵这样善解人意,李儒京当然地领情于是十分丝滑地切入了工作状态开口说道。
“那就请孙书记先谈谈,对于现今汉江省委领导班子的一些看法……”
孙月婵闻言也是如实地评价说道。
“就我个人感觉,高书记是属于相当务实的一位领导。”
“他十分关心和重视汉江省的城市基础建设工作,在干部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林省长,政策理论水平很高,做事特别讲究方法,待人也很谦和。”
李儒京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孙月婵对于两位党政一把手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
了解的就多说一点,不了解的就万金油,主打一个有分寸!
高瀚阳任省长时就大力推行城市基础建设,而在升任省委书记后也一直将其当作首要任务来抓。
而林向文当时是从人事厅厅长升任的省长,之前干的基本都是务虚工作。
事实上,从级别和身份来讲,孙月婵只是普通地级市的正厅级市委书记。
李儒京想要了解省级班子成员的具体情况的话,尤其是想了解省委书记和省长这两位党政一把手。
那么最合适的谈话对象应该是省委常委或者是省直部门的负责人。
然而巡视组却将孙月婵列为第一批谈话对象,李儒京也是第一个就找到孙月婵。
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孙月婵出身书香门第,父母桃李满天下连山水省省长陈平安,都曾是孙月婵母亲的学生。
仔细想想,能在四十一岁就成为女市委书记的,全国上下又有几个?
官方有人脉,商界有关系,论消息的灵通性、准确性,孙月婵在李儒京心目是排第一的。
再加上两人深厚的个人关系,你说他不先问孙月婵问哪一个?
于是李儒京也是很直接地就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对着孙月婵开口问道。
“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的潘黎杉,这位领导你怎么看?”
孙月婵闻言心中一动,点名了,开始直接点名了!
众所周知,除了因省委书记和省长党政一把手的身份特殊会让巡视组在谈话中直接问及之外。
其他人是很少能享受到这种指名道姓特殊待遇的。
除非……巡视组收到了关于某某同志违法违纪的举报。
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汉江省委副书记杨嘉乐调至西南升任省长,政法委书记兼任公安厅长王龙海则调回公安部任党委委员、副部长。
而接替省委副书记和政法委书记的,正是原长平省的副省长潘黎杉。
孙月婵闻言也是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和盘托出对着李儒京说道。
“潘副书记,性格比较直爽脾气不是很好,据说在长平当副省长的时候打过下属的耳光连牙齿都打掉了!”
“还有,高瀚阳书记正在大力推进汉江水乡规划,有群众向省委反映城中村强拆致一家三口死亡的情况。”
“但经潘副书记派人核实,系意外事故,并指示省公安厅以捏造事实寻衅滋事将举报人和曝光事件的记者予以拘留。”
如果是别人问她真不一定会说,但是李儒京问那她肯定是知道什么说什么。
李儒京和孙月婵交谈了半个小时,然后在结束谈话后亲自将孙月婵送出了办公室。
随后,在接待室里等候的副省长刘俊辰就成为了李儒京谈话的第二个对象。
刘俊辰虽然不是省委班子成员,但其副省长的重要身份决定了其对省委省政府的一些重大事项和对省委常委的风评都应该有着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也是李儒京的老领导,当初也没少照顾和支持李儒京,李儒京对其信任程度仅在孙月婵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