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直开挂一直爽 (第1/2页)
黑夜里的港口码头,一辆又一辆的面包车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缓缓驶上停靠着的那艘货轮。
黄子华坐在远处路边的一辆熄了灯的日产车里,默默抽着烟。
他手中猩红的烟头在黑暗中一闪一灭。
作为一个在香港演艺圈里三五不靠、曾经被冠上“票房毒药”名号的二三线演员,在50岁还能接到这样一个重要角色,他比谁都珍惜。
从这部剧还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开始,整个香港演艺圈早就暗流涌动,各种似真似假的传闻满天飞。他本来也只是听听。可谁知道,那些听起来像天方夜谭般的传言,后来一个接一个地成了现实。
真的是银河印象联合陈诺操盘,
真的是百分之百的好莱坞资金入场,
真的每一集制作预算都超过百万美金,
真的不在中国播出,直接上线欧美流媒体,面向国际观众。
真的为了这部剧,耗资千万,在新蒲岗重新搭建了一座全新的摄影棚。
真的除了杜琪峰坐镇,还请来了张艺谋、许鞍华和xx,xxx等等大导担任分集导演。
也是真的……
在试镜时不看名气、不看咖位、不看以往票房,只看表演,只看实力。
凭着这一点,他拿到了这个角色。
要知道,当初参与试镜的演员数以百计,不少人都是从未拍过电视剧,专职电影的大明星,他一个近年只在TVB演些小配角的“扑街”演员,原本连进去试的心气都没有。可谁想到,鼓起勇气去了,三轮试镜下来,这个戏份很重的角色,最终竟然落在他手上?
要是这次还演不好,真是一辈子都只能做个扑街仔了。
想到这里,黄子华的眼神更加凝重,更像是一个正在调查亲人失踪案的警察,眼中深邃的忧虑愈加明显。
过了一会儿,黄子华看到已经没有新的面包车开来,于是检查了一下腋下的枪,下了车,小心翼翼的弓着腰在黑夜中摸了过去。
在灯光照射下,这个时候他路过的地面,呈现出一种艳丽的红色。
黑暗码头上地面是红色?
意思是船上灯光照的呗?
一艘犯罪走私的船,在一个秘密码头里,打着鲜红色的灯,生怕香港海警发现不了。这绝对是天才的设计,一般人是肯定想不出来的。
黄子华本来是真的搞不懂,不知道为什么美术指导要这么安排。
但是,后来他突然想起现在监视器面前坐的是谁,忽然就释然了。
张一谋,要突破常理,让黑暗的地面呈现出鲜血的颜色,用来作为这部剧集,以及他黄子华扮演的警察“黄子仁”命运底色的一个隐喻……那全中国的影评人,不管原本多么苛刻,应该都会理解的笑笑,对其中的合理性,视而不见的吧。
同样张一谋拍的戏,肯定比TVB实在得多。用三十个人充当三十万大军,以一当万,以为观众的眼睛都是复眼这种事情,不可能出现在他的电影里。
运送游戏参赛者的五十多辆的面包车一辆又一辆,在镜头前排成了长龙,从货轮处一直绵延进了黑暗深处,看上去蔚为壮观。保准让里德·哈斯廷斯一看就知道他家的美元烧在了什么地方。
就这样,在猩红色背景下,黄子华慢慢的靠近了最后一辆面包车,悄无声息滑进了车底。
面包车一辆接着一辆,开上了从中远集团香港分公司租借来的货轮。直到最后一辆车驶上去,货轮的尾甲板缓缓升起,像巨兽般慢慢地离开码头,消失在黑暗中。
《老鹰捉小鸡》第三集,由此拉开了帷幕。
大洋上的货轮继续航行,货仓里停满了面包车。
随着三角形面具人首领的命令,面包车的车门应声打开。
黄子华趁机从车底窜上了面包车里面。
运气不错,车厢里竟然有一个空位,他踩了地上某个黑影一脚,立刻坐了上去。
不过,当蒙面NPC开始检查车内每一个人的身份,他还是没能瞒不过去。于是,警察和匪徒在黑暗中的无声搏斗迅速展开。
在这里,依旧是各种光线和色彩在纠缠。红色的衣服,黑色的金属面罩,黄色的甲板灯光,打斗的动作不管专业不专业,但画面是异常的好看。
经过好一番搏斗,黄子华终于打倒了这个蒙面喽啰,并扒下了他的衣服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等到其他车辆检查完乘客身份,npc们离开了货仓走上了甲板之后,换上了蒙面人衣服的黄子华拉开了车门,准备把之前那个npc扔进海里,毁尸灭迹。
但这人的身体卡在了面包车座位的缝隙里,他用尽全力也不能把他拖出来。
正当黄子华焦急万分之时,一个声音从车内的地上传来,正是他之前踩了一脚的那个人——
“阿sir,需要帮忙吗?”
……
……
“小颠佬,我怎么感觉你跟之前不一样了?”秦沛上下打量着他。
“没有啊老先生。”
“有。”秦沛肯定的说道,“你身上肯定发生了什么事。算了,也不关我事。我说小颠佬,我们两个结成同盟怎么样?”
陈诺怔了一下,“啊?”
秦沛没好气的说道:“啊什么啊?你看这里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想赢,不报团取暖怎么行?你看那个东兴的老大,收了那么多小弟,到时候欺负你怎么办?”
长臂摄像机抬起。
如果说许鞍华擅长的是细腻的情感和人物内心的刻画,那么张一谋的导演风格,向来是大开大阖,
镜头拉远,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庞大而具有科技感的封闭空间。
明亮的光线让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惨白的颜色。
一层又一层垒在一起的架子床堆放在四周。
100多个群演在这个摄影棚里,像被一个个安排得井然有序的棋子,按照预定的走位,或静或动。
有的人躺在床上,沉沉入睡。有的独自坐在角落里,神情恍惚、喃喃自语。还有些人神经质地来回踱步,仿佛在焦虑等待什么。更多的人,三五成群,低声交谈,表情或愁眉苦脸,或兴奋激动。
其中聚集的人数最多的圈子,毫无疑问就是以吴镇宇为中心的团体,很多人都想要加入这个强大的队伍,在他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吴镇宇冷冷的看着面前的人,点头或者摇头。
旁边的Laughing哥谢天华则帮他说话:
“滚开啊阿公,这么老还来玩游戏,嫌死得不够快是不是。”
“你一脸死鬼样,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丑鬼,滚远点。”
“你……坤哥说你可以,过去吧。”
“八婆,你还想要来跟靓坤哥?死开点啦。”
“靓女,还不错,过去吧,晚上好好谢谢坤哥,知道没?”
镜头回到这边。
秦沛道:“看到了吗?人家只要身强体壮的男人以及漂亮的女人。像你这种弱鸡。人家瞧不上的啦。吶,只要你跟我一起组队,到时候他们欺负你,我可以做你靠山,帮你出头。”
陈诺转过头,一脸复杂的看着秦沛。
秦沛立刻恼羞成怒道:“你看我做咩啊?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啊?来来来,要不要来跟我打一场?”
“不是老先生。”陈诺眨着眼睛,脸颊一抽一抽的,“我只是在想,现实真的有那么残酷吗?最后居然有这么多人回到了这儿。”
他抬头看向了挂在墙上的显示屏幕,只见上面显示着,参赛人数:187人。
秦沛怔了一下,随后挑了一下嘴角,露出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
但只是一瞬即逝,又变回了原本那个粗鲁的样子,道:“你懂咩啊,香港就是这样,好多人都过得比十八层地狱还惨。你到底要不要跟我组队?你不要我就去找那边那个靓女去了……”
说完高声叫道:“喂,靓女,你过来一下。对,就是你啦,来一下,有事找你啦。”
随后,古丽娜扎面无表情的从镜头外走了过来,用普通话说道:“什么事?”
秦沛换成了港普,“靓女,你内地来的啊?”
“对。”古丽娜扎点点头,上下打量着秦沛。
而后眼珠子一转,看向了旁边的陈诺,面无表情的说道:“流氓,又遇到你了。”
陈诺在拍这场戏的时候,久违的出戏,笑场了。
没办法,古丽娜扎的演技,真的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这也并不怪人家娜扎,人家确确实实就在只上了那么几天的演技课,要想在这么短短时间之内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那是白日做梦。
但《鱿鱼游戏》原版里的女主角,也只是一个脸瘫型的业余选手。
而换成《老鹰捉小鸡》里的配角们,
演技什么的,更是并不重要了。
……
……
剧情发展至此——
男主角和一个似乎藏着秘密的绝症老人,一个相貌出众的傻白甜大小姐,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在戏剧结构中颇为经典的“三人组合”。
原版《鱿鱼游戏》里也是一个多人组合,分别是老实巴交的主角成奇勋,神秘寡言的脱北少女姜晓,暗藏心机的老人001号,高智商的成奇勋发小尚佑,还有个傻子印度阿三。
两者对比非常有趣。
原版的组合是属于很多美剧和日韩剧里经典的“傻瓜型男主+高战力配角”结构。
就像佐助和鸣人,一辉和星矢,艾玛·沃特森和哈利·波特,以及暮光之城里的爱德华·卡伦和女主角贝拉·斯旺。
主角就是一个愚蠢,软弱、情绪化的人,而真正推动剧情的、负责情绪平衡与关键反转的,是他身边的配角。
因为受到西方传统古典戏剧的影响,在很多西方编剧的创作里,主角往往会被设定成为一个“空杯”,负责承担观众情绪投射,而真正的矛盾推动者和叙事动力来源,藏在配角身上。
但是,在港版的《老鹰捉小鸡》中,游乃海韦佳辉和彭浩翔剧作三人组,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这个路数。
因此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主角极强、配角服务于主角成长的结构。
主角谢家俊,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爽文男主。
他虽然一开始愚蠢、冲动,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他隐藏着的聪明、极具行动力,甚至还有不凡的心性,都在他身上体现了出来。
在剧情中,这人一步步的从原本的颠佬蜕变成大佬,更像是一本中国特色的反转打脸爽文,走的是“莫欺少年穷”的路数。
甚至让不怎么爱看书,文化水平不高的陈诺,当初在读剧本的时候,都觉得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完。
在这种设定下,主角的魅力天然地高于一切配角。就像《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就是金庸老爷子写了一辈子的书,写到最后一部,终于大彻大悟之后,开始写爽文的结果。
正因这样,强有力的主角是一切情节的核心和关键,所以按照理论上讲,哪怕这一季的配角全死光了,下一季也能继续拍,而且收视率不会很受影响。
而这,其实才是让奈飞那边捏着鼻子接受的重要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